王充的经学观与《论衡》的论证方式
发布时间:2020-12-30 09:45
学界对王充与《论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哲学和文学思想、文学价值的研究,但对于王充的经学观和《论衡》文学表现方式的关系却很少分析。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拟以此立论,探讨《论衡》的引经倾向、篇章结构、论证方式,试图揭示王充的经学观与《论衡》论证方式的关系。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王充对经学的接受与批判。王充的早期教育为他后来的经学观奠定了基础。在逐条整理了《论衡》对儒家经典的引述后,发现王充对《书》和《春秋》的征引数量最多,其次是《礼》和《论语》。可见王充更看重《书》《春秋》。单篇征引经典多根据其篇章内容。引经内容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教化功能、疾虚妄、颂汉思想、自然征兆、印证礼制五个方面。第二章王充的经学观与《论衡》的论证结构。王充的经学观是他著述的根基。无论是对待经书还是习经的态度,王充都表现出不迷信、只追求对的、不拘泥师法家法,兼收并用。根据全书篇目主题和原有顺序对全书重新分组,探讨《论衡》各个篇目中的内在联系。再分析各个篇章的结构,及其与论证方式的关系。不管是全书结构还是篇章结构,都可以看到经学的影子。并且时常能够看见《论衡》在篇章结构上模仿《论语》的痕迹。第三章王充的经学...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王充对儒学与经学的接受和批判
第一节 王充的早期教育
第二节 《论衡》对儒家经典的引述
第三节 《论衡》引述儒家经典的思想意义
第二章 王充的经学观与《论衡》的论证结构
第一节 王充的经学观
第二节 全书结构
第三节 篇章结构
第三章 王充的经学观与《论衡》的论证特点
第一节 因果效验与颂汉形态
第二节 事实论证与比较论证
第三节 引经明理与以经为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充与汉代《诗经》学[J]. 吴从祥. 诗经研究丛刊. 2011(01)
[2]王充述《诗》之探讨[J]. 张静环. 诗经研究丛刊. 2005(02)
[3]简评王充《问孔》、《非韩》、《刺孟》[J]. 周桂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6)
[4]王充和他的《向孔》、《刺孟》[J]. 孙钦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04)
博士论文
[1]《论衡》引书研究[D]. 岳宗伟.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两汉著述引《诗》研究[D]. 高立雯.福建师范大学 2014
[2]王充经学探索[D]. 王维.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47433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王充对儒学与经学的接受和批判
第一节 王充的早期教育
第二节 《论衡》对儒家经典的引述
第三节 《论衡》引述儒家经典的思想意义
第二章 王充的经学观与《论衡》的论证结构
第一节 王充的经学观
第二节 全书结构
第三节 篇章结构
第三章 王充的经学观与《论衡》的论证特点
第一节 因果效验与颂汉形态
第二节 事实论证与比较论证
第三节 引经明理与以经为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充与汉代《诗经》学[J]. 吴从祥. 诗经研究丛刊. 2011(01)
[2]王充述《诗》之探讨[J]. 张静环. 诗经研究丛刊. 2005(02)
[3]简评王充《问孔》、《非韩》、《刺孟》[J]. 周桂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6)
[4]王充和他的《向孔》、《刺孟》[J]. 孙钦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04)
博士论文
[1]《论衡》引书研究[D]. 岳宗伟.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两汉著述引《诗》研究[D]. 高立雯.福建师范大学 2014
[2]王充经学探索[D]. 王维.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47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4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