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符际翻译视角下林纾译作《伊索寓言》中的插图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2020-12-30 18:18
  林纾译作《伊索寓言》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其中41个故事配有插图。插图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符际翻译。依据图文关系的研究成果,构建符际翻译方法分析模式,探究林纾译作《伊索寓言》中的符际翻译方法,结果发现,多数插图只传递了文字故事的部分意义,但是在插图中增添了一些文字描述欠缺的内容。从符际翻译视角看,插图译文为文字故事原文扩大了读者群,并为其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文章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符际翻译视角下林纾译作《伊索寓言》中的插图译文赏析


Larson的翻译过程

宝石,译文,原文


ee,andnotI,hewouldhavetakentheeup,andhavesettheeinthyfirstestate;butIhavefoundtheefornopurpose.Iwouldratherhaveonebarley-cornthanallthejewelsintheworld.”[19]林纾译文:雄鸡率雌饮啄,抓地出宝石,其光莹然。鸡顾而叹曰:“尔出苟遇其主,必以处宝石者处尔,俾尔得自副其为宝石者。今遇我,直不如一粟”[11]。对比林纾译文和英语原文,发现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义,虽然一些地方有稍微修改,比如“其光莹然”是译者添加的内容,原文中没有,但原文的意义基本都得到了呈现。下面比较插图(图2)[11]和林纾译文,可以发现插图形象地表现了林纾译文中公鸡和母鸡啄食的内容,很好地传递了文字的意义。对于林纾译文中的其它内容,插图则没有展示。通过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插图中多了林纾译文没有的内容,比如旁边的几只小鸡和远处的房屋树木,这些添加的画面丰富了图画的表现,增强了其表达能力,添加的部分使插图更完美地传递文字意义。这种画面内容的添加就像语际翻译中的添加一样,使行文更加流畅,更饱满地传达原文意义。图2鸡和宝石··63

翻译方法,文字,图画


系时,将图文之间的关系分为平等型和不平等型。在平等型中,图画和文字相互阐释对方的内容,二者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独立存在。在不平等型中,图画和文字一方依赖于另一方,图画和文字只有部分内容相关[20]。把这些阐述与翻译相结合,借用语际翻译的概念把符际翻译分为两类:一类是图画完全表达了文字的内容意义,也就是图画和文字都可以表达一个同样完整的内容意义。类似语际翻译中的全文翻译,即全译。还有一类是图画表达了文字的部分内容意义,图画和文字只有部分内容相关,即摘译(图3)。结合翻译的特点,将逻辑语义关系确定为图画译文与文字原文比较出现的信息增删方式,分为三种:详述、延伸和增强(图3)。其中详述不添加新信息,延伸和增强添加了新信息,但是新信息的内容不一样。将翻译处理方式和逻辑语义结合起来,就可以有六种符际翻译方法,分别是全译详述、全译延伸、全译增强、摘译详述、摘译延伸和摘译增强,其所对应的信息增删见表1。图3符际翻译方法表1符际翻译方法中信息的增删全译摘译详述(阐释、例证)不增不删只删不增延伸只增不删删增共存增强只增不删删增共存在详述中,图画表达的内容意义和文字一致,不添加新的信息。详述有阐释和例证两种。阐释是图像和文字表达的内容在普遍性方面是相同的。例如图4[11]所翻译的文字原文是“犬得肉,经溪桥上,沉影水中,以为他犬也。水纹荡,见其肉大逾己肉,乃自弃其肉,狞视水中之影,将夺之,遂并失其肉。”[11]在这段文字中,主角只有一个就是一只狗,事件就是这只狗如何把肉掉了,事情虽简单,寓意却深刻。在插图中,一只狗趴在跨越溪流的桥上,看着水中的倒影,一块肉从嘴中掉下,正要落入水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弈论视域下的生态翻译学——以鲁迅小说英译为例[J]. 马杰森.  惠州学院学报. 2018(05)
[2]林纾译《伊索寓言》百年未解底本之谜新探[J]. 苏建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重新界定翻译:跨学科和视觉文化的视角[J]. 王宁.  中国翻译. 2015(03)
[4]从目的论视角看林纾儿童文学翻译——以《伊索寓言》为例[J]. 黄幼岚.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5]林译《伊索寓言》改写研究[J]. 冯维维.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01)
[6]林纾、周作人的翻译辨析——以《伊索寓言》为例[J]. 卫未.  名作欣赏. 2014(23)
[7]走出“语言中心主义”囚笼的翻译学[J]. 王宁.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4)
[8]西方儿童文学的中国化——以《伊索寓言》的考察为例[J]. 胡丽娜.  文艺争鸣. 2013(11)
[9]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 李战子,陆丹云.  外语研究. 2012(02)
[10]翻译与救国:林译《伊索寓言》析论[J]. 王辉.  英语研究. 2011(01)



本文编号:2948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48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8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