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中宗教精神探析
发布时间:2020-12-30 20:11
宗教,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四时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和佛教、道教一起影响了五四文坛。本文试图对宗教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其价值作初步的探讨。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提倡,使宣传“博爱”的基督教思想也在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冰心、王统照幻想以“博爱”救世。在他们的早期作品中,“爱”具有驱逐苦闷、悲观、改造邪恶的神奇力量;庐隐、郁达夫、许地山等人则把对上帝的信仰与爱视为心灵的避难所,希望在这里寻求安慰与精神寄托描写婚姻爱情方面,受基督教影响的作家也有着独特之处。五四运动的低潮期,一些作家与宣扬“人生是苦”的佛教思想有了共鸣。许地山的作品对这点作了充分的阐释,庐隐一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悲观态度。佛教的思想也曾一度影响了鲁迅,但他最终挣脱了这一束缚,把它转化为新的力量,并张扬起了大无畏的生命意识。道教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使一些现代作家笔下的自然也显出了几分道家色彩。道家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使废名、许地山、沈从文在观照自然时保持着心灵的虚静。而道家自然朴素的审美观又使他们欣赏乡村古朴淡泊的美,赞扬自然与人的亲密和谐关系,对城市文明则予以尖刻的批评与辛辣的讽刺。中国儒学重视道德价值而忽视...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宗教思想对“五四文学”的影响
(一) 1.1 浸染着基督教“爱”的作品的涌现
(二) 1.2“人生是苦”佛教思想在变革中的发展
(三) 1.3“天人合一”乱世中作家的隐逸之道与作品中的自然之美
二、“人’在新文学作品中的重构
(四) 2.1,在五四时代大背景中考察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五) 2.2 反封建的五四文学,提倡人道主义和个体主义
(六) 2.3 反封建精神是宗教对作家创作影响价值所在
三、宗教与新文学的不解之缘
(七) 3.1,宗教精神影响新文学的原因
(八) 3.2 时代的变迁宗教思想的淡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迅与佛学问题之我见[J]. 谭桂林. 鲁迅研究月刊. 1992(10)
[2]我和佛教研究[J]. 季羡林. 文史知识. 1986 (10)
本文编号:2948236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宗教思想对“五四文学”的影响
(一) 1.1 浸染着基督教“爱”的作品的涌现
(二) 1.2“人生是苦”佛教思想在变革中的发展
(三) 1.3“天人合一”乱世中作家的隐逸之道与作品中的自然之美
二、“人’在新文学作品中的重构
(四) 2.1,在五四时代大背景中考察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五) 2.2 反封建的五四文学,提倡人道主义和个体主义
(六) 2.3 反封建精神是宗教对作家创作影响价值所在
三、宗教与新文学的不解之缘
(七) 3.1,宗教精神影响新文学的原因
(八) 3.2 时代的变迁宗教思想的淡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迅与佛学问题之我见[J]. 谭桂林. 鲁迅研究月刊. 1992(10)
[2]我和佛教研究[J]. 季羡林. 文史知识. 1986 (10)
本文编号:2948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4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