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禧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19:59
魏禧是“易堂九子”的领袖人物,清初三大家之一。他坚守遗民气节,并寄情于文学作品之中,体现出用文字挽救世风的良苦用心,获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魏禧著有《魏叔子文集》三十二卷,包含文集外篇二十二卷、《日录》三卷、《诗集》八卷。另著有《兵迹》十二卷、《左传经世钞》十卷、《尚书余》一卷、《拟奏疏》一卷、《内篇》二卷。其文学创作各体兼备,作品风格多样。魏禧的作品,真实反映了他作为遗民的特殊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魏禧出生在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学颇为浓厚的赣南宁都。魏氏家学渊源较深,且重视对后代品格方面的教育。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魏禧不仅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且树立了坚贞不渝的节操。在明亡后,他先隐居翠微峰上,后多次出游,为复明而奔走。魏禧有《魏叔子诗集》八卷,存诗五百三十多首。他的诗论提倡性情,主张复古,赞赏清静。根据其诗歌题材,大体可分为酬唱诗、闲适诗、杂诗、咏史诗、伤怀诗、咏物诗、亲情诗、山水诗、乐府诗、悼挽诗十大类。贯穿其诗歌的有三大主题,即至死不渝的故国情怀、思亲怀友的离愁别绪、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作为典型遗民,魏禧诗歌主题又以故国情怀最为突出。他的诗歌创作,在学杜甫的基础上融汇贯通自己的心得体会,...
【文章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魏禧生平与交游考
第一节 生于乱世心系天下——魏禧生平考
第二节 旅途维艰志向不渝——魏禧出游原因考
第三节 览物博识广结奇士——魏禧交游考
第二章 魏禧诗歌研究
第一节 性情为诗清静为本——魏禧诗论探微
第二节 故国情思生活雅兴——魏禧诗歌主题略论
第三节 沉郁雄健 奇雅并蓄——魏禧诗歌风格管窥
第三章 魏禧古文研究
第一节 积理练识真气行文——魏禧文论探析
第二节 反思历史表彰忠烈——魏禧古文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雄健凌厉委曲婉转——魏禧古文的风格及艺术成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易堂九子与岭南遗民交游考述[J]. 马将伟,王俊义. 岭南文史. 2008(04)
[2]魏禧江西交游考[J]. 李婵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论魏禧在清初的交游及其遗民的一生[J]. 李婵娟. 韶关学院学报. 2008(10)
[4]清初明遗民魏禧的生存抉择及心态探微[J]. 李婵娟.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9)
[5]魏禧江浙交游活动考述[J]. 李婵娟. 黑龙江史志. 2008(16)
[6]浅谈魏禧的教育思想[J]. 熊申英,朱昌彻.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7]论魏禧的诗学观及诗歌创作[J]. 武海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8]从“义夫”看明代夫妇情感伦理关系的新转向[J]. 陈宝良.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9]“宁都三魏”的游历活动及其影响[J]. 肖烽,覃慧敏.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4)
[10]魏禧卒年及字号考[J]. 李联.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魏禧文学思想考论[D]. 李联.辽宁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魏禧人才思想简论[D]. 刘文杰.江西师范大学 2008
[2]宁都三魏古文研究[D]. 肖烽.广西大学 2007
[3]魏禧散文研究[D]. 章宗文.兰州大学 2007
[4]魏禧思想交游考论[D]. 张小平.江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3451
【文章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魏禧生平与交游考
第一节 生于乱世心系天下——魏禧生平考
第二节 旅途维艰志向不渝——魏禧出游原因考
第三节 览物博识广结奇士——魏禧交游考
第二章 魏禧诗歌研究
第一节 性情为诗清静为本——魏禧诗论探微
第二节 故国情思生活雅兴——魏禧诗歌主题略论
第三节 沉郁雄健 奇雅并蓄——魏禧诗歌风格管窥
第三章 魏禧古文研究
第一节 积理练识真气行文——魏禧文论探析
第二节 反思历史表彰忠烈——魏禧古文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雄健凌厉委曲婉转——魏禧古文的风格及艺术成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易堂九子与岭南遗民交游考述[J]. 马将伟,王俊义. 岭南文史. 2008(04)
[2]魏禧江西交游考[J]. 李婵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3]论魏禧在清初的交游及其遗民的一生[J]. 李婵娟. 韶关学院学报. 2008(10)
[4]清初明遗民魏禧的生存抉择及心态探微[J]. 李婵娟.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9)
[5]魏禧江浙交游活动考述[J]. 李婵娟. 黑龙江史志. 2008(16)
[6]浅谈魏禧的教育思想[J]. 熊申英,朱昌彻.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7]论魏禧的诗学观及诗歌创作[J]. 武海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8]从“义夫”看明代夫妇情感伦理关系的新转向[J]. 陈宝良.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9]“宁都三魏”的游历活动及其影响[J]. 肖烽,覃慧敏.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4)
[10]魏禧卒年及字号考[J]. 李联.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魏禧文学思想考论[D]. 李联.辽宁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魏禧人才思想简论[D]. 刘文杰.江西师范大学 2008
[2]宁都三魏古文研究[D]. 肖烽.广西大学 2007
[3]魏禧散文研究[D]. 章宗文.兰州大学 2007
[4]魏禧思想交游考论[D]. 张小平.江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3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7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