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
发布时间:2021-01-14 03:48
严复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以翻译非文学作品而名列文学史的大家。现有的文学史除了描述进化论的影响外,通常强调严复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作品的文学特色,这些都尚不足以充分说明严复在近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复杂影响。有鉴于此,探讨严复的文学理念、梳理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的关系、厘清严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失为推动严复文学研究的尝试之举。严复影响近代文学变革的方式大致为:传播现代思想引发中国传统文学理念变动,进而影响近代文学的全面变革。依循这个理路,本文拟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发展变迁的背景下,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从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角度分析、考察严复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严复与近代文学变革之间复杂的关系。本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局和最后一代士人群体的抗争和努力,考察严复独特的人生追求和学术路径,最后总结出他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思想贡献。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充当了“舆论领袖”和“信息把关人”的角色。他精心整合了中国传统的变易思想和几种西方进化论,形成了带有严氏风格特色的进化论——天演哲学。译著《天演论》的公开...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严复文学研究综述
二、研究思路和难点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绎新籀古折以中:严复的求索及其天演哲学
第一节 落寞与新生:一代士人探求突围的种种尝试
第二节 求索真与明:严复的求索及其选择路径
一、严复的求索人生
二、求索真与明:严复学术路径的特征
第三节 天演哲学:严复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思想贡献
一、“舆论领袖”:从进化论到天演哲学
二、天演哲学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天演哲学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在功利与审美之间:严复的文学功用观
第一节 救亡启蒙:基于现实的功利诉求
一、反思中学、倡导西学
二、严复功利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无用之用:基于文学本身的审美特质
一、《诗庐说》:文学审美观的宣言
二、严复“无用之用”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 严复的文学功用观与文学独立观念之确立
一、引进西方学术分科思想为文学独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严复“美术”思想与“纯文学”观念的萌生
三、严复在文学独立观念确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对峙和逆转的变奏:严复的文学雅俗观
第一节 近代文学的雅俗流变
第二节 崇雅避俗:严复的文学雅俗观
一、“笔底自有雅言”:严复诗文创作的坚守
二、“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的翻译追求
三、崇雅避俗的深层原因:“身份焦虑”的补偿和天演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尚雅启俗:严复在近代文学雅俗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小说界革命”的先声
二、梁、严的“雅俗”论争:“文界革命”深化的契机
三、严复式的“新质雅言”:五四“新式白话”的雏形
第四章 水中盐味饮方知: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
第一节 严复天演哲学与进化论之关系
第二节 严复与清末民初的文学革命的发生
一、从进步到革命:传播过程中的进化论衍义
二、进化论:清末民初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自洽”与“悖离”:严复与清末民初文学革命的关系
第三节 严复与文学进化观
一、严复关于文学进化的最早描述及其与文学进化观的形成
二、文学进化观与现代意义上文学观念的确立
三、文学进化观奠定了近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基调
第四节 严复与“人的文学”观念之生成
一、严复“三民”思想:改造“国民性”思潮的滥觞
二、严复在“人的文学”观念之诞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论倡导与译介实践——严复与晚清“小说界革命”新探[J]. 姚春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2]中国现代纯文学观的发生[J]. 付建舟. 文学评论. 2009(04)
[3]近代知识分子对公理性质和来源的解读过程及其影响[J]. 林振武.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9(02)
[4]寻找“个人”[J]. 罗晓静. 炎黄春秋. 2008(09)
[5]现代性思想谱系及其批判[J]. 张均. 长江学术. 2008(02)
[6]近代白话文理论的产生及流变[J]. 毕耕. 理论界. 2008(04)
[7]追溯中国文学观念现代性的源头[J]. 张宜雷. 理论与现代化. 2008(02)
[8]国本、个人与公意——五四时期关于政治正当性的讨论[J]. 许纪霖. 史林. 2008(01)
[9]近代文学观念理论基础的变动[J]. 王飚. 长江学术. 2008(01)
[10]争辩与启示:严复自由思想述评[J]. 线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博士论文
[1]五四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D]. 张艳华.山东大学 2007
[2]严复政治思想研究[D]. 董小燕.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悖谬背后的现代性意蕴[D]. 秦鹏飞.河南大学 2009
[2]《天演论》与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D]. 殷向飞.西北大学 2006
[3]晚清士大夫觉醒与严复天演哲学[D]. 彭世文.湖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76151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严复文学研究综述
二、研究思路和难点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绎新籀古折以中:严复的求索及其天演哲学
第一节 落寞与新生:一代士人探求突围的种种尝试
第二节 求索真与明:严复的求索及其选择路径
一、严复的求索人生
二、求索真与明:严复学术路径的特征
第三节 天演哲学:严复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思想贡献
一、“舆论领袖”:从进化论到天演哲学
二、天演哲学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天演哲学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在功利与审美之间:严复的文学功用观
第一节 救亡启蒙:基于现实的功利诉求
一、反思中学、倡导西学
二、严复功利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无用之用:基于文学本身的审美特质
一、《诗庐说》:文学审美观的宣言
二、严复“无用之用”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 严复的文学功用观与文学独立观念之确立
一、引进西方学术分科思想为文学独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严复“美术”思想与“纯文学”观念的萌生
三、严复在文学独立观念确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对峙和逆转的变奏:严复的文学雅俗观
第一节 近代文学的雅俗流变
第二节 崇雅避俗:严复的文学雅俗观
一、“笔底自有雅言”:严复诗文创作的坚守
二、“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的翻译追求
三、崇雅避俗的深层原因:“身份焦虑”的补偿和天演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尚雅启俗:严复在近代文学雅俗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小说界革命”的先声
二、梁、严的“雅俗”论争:“文界革命”深化的契机
三、严复式的“新质雅言”:五四“新式白话”的雏形
第四章 水中盐味饮方知: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
第一节 严复天演哲学与进化论之关系
第二节 严复与清末民初的文学革命的发生
一、从进步到革命:传播过程中的进化论衍义
二、进化论:清末民初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自洽”与“悖离”:严复与清末民初文学革命的关系
第三节 严复与文学进化观
一、严复关于文学进化的最早描述及其与文学进化观的形成
二、文学进化观与现代意义上文学观念的确立
三、文学进化观奠定了近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基调
第四节 严复与“人的文学”观念之生成
一、严复“三民”思想:改造“国民性”思潮的滥觞
二、严复在“人的文学”观念之诞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论倡导与译介实践——严复与晚清“小说界革命”新探[J]. 姚春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2]中国现代纯文学观的发生[J]. 付建舟. 文学评论. 2009(04)
[3]近代知识分子对公理性质和来源的解读过程及其影响[J]. 林振武.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9(02)
[4]寻找“个人”[J]. 罗晓静. 炎黄春秋. 2008(09)
[5]现代性思想谱系及其批判[J]. 张均. 长江学术. 2008(02)
[6]近代白话文理论的产生及流变[J]. 毕耕. 理论界. 2008(04)
[7]追溯中国文学观念现代性的源头[J]. 张宜雷. 理论与现代化. 2008(02)
[8]国本、个人与公意——五四时期关于政治正当性的讨论[J]. 许纪霖. 史林. 2008(01)
[9]近代文学观念理论基础的变动[J]. 王飚. 长江学术. 2008(01)
[10]争辩与启示:严复自由思想述评[J]. 线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博士论文
[1]五四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D]. 张艳华.山东大学 2007
[2]严复政治思想研究[D]. 董小燕.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悖谬背后的现代性意蕴[D]. 秦鹏飞.河南大学 2009
[2]《天演论》与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D]. 殷向飞.西北大学 2006
[3]晚清士大夫觉醒与严复天演哲学[D]. 彭世文.湖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76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7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