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化“易卜生主义”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及女性意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8 07:37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化“易卜生主义”的内涵,即胡适视野中的“写实主义”、“个人主义”和在“五四”启蒙功利化追求下被创造出来的“女性主义”。本文着重探讨了这种“女性主义”内涵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及女性意识的影响,并用弗洛伊德的理论,重新阐释易卜生作品,拓展其“女性主义”的现代性意蕴。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章研究中国化“易卜生主义”的构建,探讨在“五四”启蒙功利化追求下胡适视野中的“易卜生主义”及被创造的“女性主义”。第二章对中国化的娜拉的身份进行界定,即披着女权外衣的现代社会启蒙者。全章通过“娜拉的新生”、“娜拉的隐匿”、“娜拉的复归”三节内容探讨娜拉在中国的影响及命运。第三章分析了易卜生后期戏剧中“女性主义”内涵的现代性意蕴,探讨在弗洛伊德理论视角下的“易卜生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关系。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中国化“易卜生主义”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及女性意识的影响,探讨了它与西方现代性及中国文学、文化现代性的关系。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化“易卜生主义”的构建
    第一节 胡适视野中的“易卜生主义”——“五四”启蒙者对易卜生思想的功利化改造
    第二节 被创造出来的“女性主义”——中国化“易卜生主义”内涵
第二章 披着女权外衣的现代社会启蒙者——娜拉在中国的影响及命运
    第一节 娜拉的新生(“五四”时期)——中国文学“娜拉”群像的构建13
    第二节 娜拉的隐匿(“五四”落潮至改革开放前)——无性化的文学年代
        一、 “五四”落潮至建国前
        二、 建国十七年至文革十年
    第三节 娜拉的复归(改革开放后至八十年代中期)——重拾“五四”启蒙传统
第三章 从娜拉到艾梨达、吕达、海达·高布乐——论易卜生后期戏剧“女性主义”内涵的现代性意蕴
    第一节 易卜生后期戏剧“女性主义”内涵的现代性意蕴
    第二节 从娜拉到艾梨达——外部抗争到心灵的挣扎
    第三节 弗洛伊德理论视角下的“易卜生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小艾友夫》与《玫瑰门》的变态性心理描写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易卜生主义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J]. 吴海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1)
[2]论中国“娜拉”形象系列的构建[J]. 叶松青.  韶关学院学报. 2009(08)
[3]胡适视野中的“易卜生主义”[J]. 谯志宏.  保山师专学报. 2007(04)
[4]用的选择:“易卜生主义”在中国的发生[J]. 黎学文.  戏剧文学. 2007(06)
[5]易卜生诗歌的伦理主题[J]. 邹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4)
[6]萧伯纳剧作中的易卜生主义[J]. 陈燕红,李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6)
[7]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与现代启蒙叙述[J]. 乔以钢.  长江学术. 2006(01)
[8]乔伊斯与易卜生[J]. 杨建.  国外文学. 2005(04)
[9]关于易卜生主义的再思考[J]. 王忠祥.  外国文学研究. 2005(05)
[10]“个人主义”——“五四”一代之“公同信仰”——从鲁迅、胡适的易卜生观切入[J]. 魏韶华,金桂珍.  山东社会科学. 2005(08)

硕士论文
[1]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D]. 张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4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04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e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