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抗战文化场域下重庆诗歌翻译活动及其译者惯习考察

发布时间:2021-02-07 11:53
  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场域"与"惯习"的引入有助于分析翻译场域和译者惯习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诗歌翻译场域与译者惯习关系契合或失和的考察,着重指出译诗的选材、诗人国别以及主题的选择和语言形式均受制于抗战文化场域的规则,同时译者惯习能动地建构和形塑翻译场域,投射出译者的主体身份和翻译的社会功能。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抗战时期重庆诗歌翻译场域的特征
二、翻译场域与译者惯习的相互作用
三、译者惯习与场域的契合
    (一)戈宝权与俄苏现实主义诗歌的翻译
    (二)袁水拍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翻译
四、译者惯习与场域的失和以及惯习的自我调整
    (一)徐迟与美国诗歌的翻译
    (二)梁宗岱与莎士比亚诗歌的翻译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蓝诗玲的译者惯习研究——以《鲁迅小说全集》的英译为例[J]. 王洪涛,王海珠.  外语教学. 2018(02)
[2]“社会翻译学”研究:考辨与反思[J]. 王洪涛.  中国翻译. 2016(04)
[3]翻译社会学核心概念:“资本”的提出及其效用[J]. 邢杰,张其帆.  东方翻译. 2015(03)
[4]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视阈中的译者主体性——近代翻译家马君武个案研究[J]. 屠国元.  中国翻译. 2015(02)
[5]茅盾五四伊始的翻译转向:布迪厄的视角[J]. 陆志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2)
[6]抗战诗歌与战时诗人的身份认同[J]. 张显.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1(05)
[7]从社会学角度看翻译现象: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关键词解读[J]. 王悦晨.  中国翻译. 2011(01)
[8]布迪厄与翻译社会学的理论建构[J]. 李红满.  中国翻译. 2007(05)
[9]翻译研究:一个社会学视角[J]. 胡牧.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9)
[10]漫谈翻译问题[J]. 戈宝权.  外国文学. 1983(11)



本文编号:3022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22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b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