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传承的“123”高职艺术类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7 13:04
高职"非遗"传承与艺术类通识教育的目标一致、内容统一,在培育高职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追求高尚情操上的作用是相得益彰的。按照"非遗"项目与高职艺术类通识教育协同发展理念,针对"非遗"项目纳入高职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现有困境,提出基于"非遗"传承的"123"高职艺术类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样本,对高职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有效传承非遗项目,艺术类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提出参考性意见。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上).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高职“非遗”传承与艺术类通识教育的哲学思辨
二、“非遗”项目融入高职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现实困境
(一)内容选择
(二)方式方法
(三)特色建设
三、基于非遗传承的“123”高职艺术类通识课程体系构建
(一)一个建设目标
1.艺术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
2.“非遗”项目传承
3.学生培养
(二)两种教学形式
1.“理论+实践”
2.“‘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三)三个课程类别
1.艺术通识必修课
(2)艺术通识选修课
3.艺术特色选修课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泉州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模式的构建[J]. 陈蕴贤.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7(04)
博士论文
[1]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D]. 王晶.武汉大学 2013
[2]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研究[D]. 张莹莹.首都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22266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上).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高职“非遗”传承与艺术类通识教育的哲学思辨
二、“非遗”项目融入高职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现实困境
(一)内容选择
(二)方式方法
(三)特色建设
三、基于非遗传承的“123”高职艺术类通识课程体系构建
(一)一个建设目标
1.艺术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
2.“非遗”项目传承
3.学生培养
(二)两种教学形式
1.“理论+实践”
2.“‘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三)三个课程类别
1.艺术通识必修课
(2)艺术通识选修课
3.艺术特色选修课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泉州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模式的构建[J]. 陈蕴贤.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7(04)
博士论文
[1]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D]. 王晶.武汉大学 2013
[2]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研究[D]. 张莹莹.首都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22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2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