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朝文学娱情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4 05:07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对情志的研究论者众多,而少有对文学的娱情功能的探讨。本文选择魏晋南朝的文学娱情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魏晋南朝时期的文学消遣娱情现象,着重考察娱情观念,将其作为文学教化功能的补充,以此说明消遣娱乐也是文学的功能之一。魏晋时期,由于文人和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的转变。无论宫廷宴饮,或是个人消遣,还是文人集会,都将文学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文人作者们参与其中,写意抒怀,竞技取乐。文学娱情成为魏晋南朝社会的普遍现象。文学娱情创作带来文学内容和形式的新变,也带来娱情文学观念的产生。娱情文学观念为消遣游戏性质的文学创作立论,分为两个方面:一为“闲情”立论的娱己闲情理论;二为“艳情”、“虚情”立论的形式游戏理论。前者零散出现在文人的篇章著述中,表现为文人对自身创作娱情目的的自觉,与传统的“缘情观”联系紧密。而后者与南朝文学形式的发展、宫体文学的出现紧密相关,以系统的理论正面肯定文学的娱情功能,表现出与传统情志理论截然不同的文学游戏娱乐性。因娱情文学观不同于传统诗教理论,肯定文学的消遣娱乐作用而忽略文学劝善惩恶,持人情性的教化作用,娱情文学遭到了来自儒家文人的种种批评。...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魏晋南朝文学娱情现象
第一节 文学——魏晋南朝的娱乐方式
一、先秦两汉的文学娱情
二、魏晋南朝的文学娱情
三、魏晋南朝文学娱情原因探析
第二节 魏晋南朝文学娱情创作分析
一、遣兴抒情的表现内容
二、竞技取乐的创作方式
第二章 魏晋南朝文学娱情观
第一节 娱己闲情文学娱情观
一、娱己闲情观念的缘起:“文气说”与“缘情说”
二、魏晋文人对文学娱已闲情的认识
第二节 游戏娱乐文学娱情观
一、游戏娱情理论的萌芽:“绮靡说”
二、游戏娱情理论的发展:山水玄言诗相关理论
三、游戏娱情理论的极致:宫体相关理论
第三章 魏晋南朝文学娱情观争议
第一节 对娱己闲情的非议
一、与情志论相联系的娱己闲情论
二、对娱己闲情的贬低
第二节 对游戏娱情的批判
一、裴子野对游戏娱情的抨击
二、对形式游戏的批评
第三节 刘勰对南朝文学娱情的认识
一、对“为文而造情”批评
二、对语言形式的肯定
三、从刘勰情文关系探讨看文学娱情的价值
余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魏晋南朝文学思想中的娱乐养生倾向及其生成[J]. 蒋振华. 文艺研究. 2010(06)
[2]两晋士族文学的走向[J].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3]六朝公宴诗与游戏娱情诗学观[J]. 黄亚卓.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为文造情”辨[J]. 赵树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5]从志思蓄愤到遣兴娱情——论六朝时期的文学娱情观[J]. 詹福瑞,赵树功. 文艺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东晋文学研究[D]. 霍贵高.河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陆机“诗缘情”说新探[D]. 马若环.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陆云文学思想探微[D]. 王从芳.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33165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魏晋南朝文学娱情现象
第一节 文学——魏晋南朝的娱乐方式
一、先秦两汉的文学娱情
二、魏晋南朝的文学娱情
三、魏晋南朝文学娱情原因探析
第二节 魏晋南朝文学娱情创作分析
一、遣兴抒情的表现内容
二、竞技取乐的创作方式
第二章 魏晋南朝文学娱情观
第一节 娱己闲情文学娱情观
一、娱己闲情观念的缘起:“文气说”与“缘情说”
二、魏晋文人对文学娱已闲情的认识
第二节 游戏娱乐文学娱情观
一、游戏娱情理论的萌芽:“绮靡说”
二、游戏娱情理论的发展:山水玄言诗相关理论
三、游戏娱情理论的极致:宫体相关理论
第三章 魏晋南朝文学娱情观争议
第一节 对娱己闲情的非议
一、与情志论相联系的娱己闲情论
二、对娱己闲情的贬低
第二节 对游戏娱情的批判
一、裴子野对游戏娱情的抨击
二、对形式游戏的批评
第三节 刘勰对南朝文学娱情的认识
一、对“为文而造情”批评
二、对语言形式的肯定
三、从刘勰情文关系探讨看文学娱情的价值
余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魏晋南朝文学思想中的娱乐养生倾向及其生成[J]. 蒋振华. 文艺研究. 2010(06)
[2]两晋士族文学的走向[J].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3]六朝公宴诗与游戏娱情诗学观[J]. 黄亚卓.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为文造情”辨[J]. 赵树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5]从志思蓄愤到遣兴娱情——论六朝时期的文学娱情观[J]. 詹福瑞,赵树功. 文艺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东晋文学研究[D]. 霍贵高.河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陆机“诗缘情”说新探[D]. 马若环.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陆云文学思想探微[D]. 王从芳.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33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3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