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17:09
本论文以陆游文章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对陆游文的研究尚属薄弱,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有所深入,但总体而言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研究。学界尚未出现一部研究陆游文的专著,发表的文章也大多是从陆游文的某一方面发表评论,都不是全面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立足于文学本位,以审美观照和理论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抉发陆游文的文学特点和价值,最终归依于文学研究。前言重点强调了陆游的志士身份以及陆游志士之文的特点,即锋颖锐利、情感浓郁、立意高远、见识卓异、文备众体、风格朗畅、文采飞扬。第一章结合时代背景和陆游生平,论述其心态和思想。第二至第七章分别论述陆游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序跋、书启、杂记、笔记、史传、碑志和颂赞等七种文体。第二章重点论述了陆游序跋文的特点和价值在于对社会时事的强烈关注、学者风姿的全面呈现、追忆模式的巧妙设置和文学成就的苦心经营。第三章论述了书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陆游的书在内容上主要有论政、论学、评论和叙事四个方面,表现出他对时事和文学的重要看法,启在内容上主要展现了仕宦心态和寄意恢复,书启的艺术特色表现为真挚深婉的情感、谨严平实的章法和焕然四溢的文采三个方面。第四章论述陆游杂记文,从...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陆游的生平和思想
一、 陆游的生平
二、 陆游的思想
第二章 序跋
一、 社会时事的强烈关注
二、 渊博学识的全面呈现
三、 追忆模式的巧妙设置
四、 文学成就的苦心经营
第三章 书启
一、 书的思想内容
(一) 论政
(二) 论学
(三) 文论
(四) 叙事
二、 启的思想内容
(一) 仕宦心态
(二) 寄意恢复
三、 书启的艺术特色
(一) 真挚婉曲的情感
(二) 谨严平实的章法
(三) 焕然四溢的文采
第四章 杂记
一、 亭台楼阁记
(一) 文心百态,立意高远
(二) 笔法灵活,同题异趣
(三) 不拘故常,破体为记
(四) 以骈入散,骈散相间
二、 山水游记
(一) “丹青图画”
(二) “多徵古迹”
(三) “兼及朝章”
(四) 《入蜀记》的文学特色
(五) 入蜀诗文之比较与互证
第五章 笔记
一、 《老学庵笔记》的价值
(一) 《老学庵笔记》的史料价值
(二) 《老学庵笔记》的学术价值
(三) 《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
二、 《家世旧闻》关于陆氏家族传统的记闻
第六章 史传
一、 实录精神
二、 “陆放翁之史识,具于《南唐书》”
三、 经世之意
四、 《南唐书》的史笔
第七章 碑志、颂赞、辞赋及其它
结语 陆游文文学史定位
附录
附录一 陆游蜀中时期心态发覆
附录二 陆游晚年再出心态辨析
附录三 陆游文历代评论辑要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J]. 王水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定位[J]. 王水照. 文学遗产. 2010(01)
[3]互文性理论鉴照下的中国诗学用典问题[J]. 江弱水. 外国文学评论. 2009(01)
[4]中国古典文学的尊体与破体[J]. 曾枣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5]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秦桧家族群像[J]. 白振奎. 古典文学知识. 2008(03)
[6]论宋人破体为记[J]. 曾枣庄.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7(02)
[7]读陆游《入蜀记》札记[J]. 莫砺锋. 文学遗产. 2005(03)
[8]谈宋代山阴陆氏家族对陆游的影响[J]. 冯丽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3(03)
[9]陆游南郑从军诗失传探秘──兼论南宋抗金大将王炎的悲剧命运[J]. 傅璇琮,孔凡礼. 文学遗产. 2001(04)
[10]近百年来陆游研究综述[J]. 傅明善. 中国韵文学刊. 2001(01)
博士论文
[1]北宋书信研究[D]. 金传道.复旦大学 2008
[2]宋人筆记研究[D]. 安芮璿.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南唐文学研究[D]. 彭飞.山东大学 2009
[2]陆游题跋文研究[D]. 郑砚云.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3074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陆游的生平和思想
一、 陆游的生平
二、 陆游的思想
第二章 序跋
一、 社会时事的强烈关注
二、 渊博学识的全面呈现
三、 追忆模式的巧妙设置
四、 文学成就的苦心经营
第三章 书启
一、 书的思想内容
(一) 论政
(二) 论学
(三) 文论
(四) 叙事
二、 启的思想内容
(一) 仕宦心态
(二) 寄意恢复
三、 书启的艺术特色
(一) 真挚婉曲的情感
(二) 谨严平实的章法
(三) 焕然四溢的文采
第四章 杂记
一、 亭台楼阁记
(一) 文心百态,立意高远
(二) 笔法灵活,同题异趣
(三) 不拘故常,破体为记
(四) 以骈入散,骈散相间
二、 山水游记
(一) “丹青图画”
(二) “多徵古迹”
(三) “兼及朝章”
(四) 《入蜀记》的文学特色
(五) 入蜀诗文之比较与互证
第五章 笔记
一、 《老学庵笔记》的价值
(一) 《老学庵笔记》的史料价值
(二) 《老学庵笔记》的学术价值
(三) 《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
二、 《家世旧闻》关于陆氏家族传统的记闻
第六章 史传
一、 实录精神
二、 “陆放翁之史识,具于《南唐书》”
三、 经世之意
四、 《南唐书》的史笔
第七章 碑志、颂赞、辞赋及其它
结语 陆游文文学史定位
附录
附录一 陆游蜀中时期心态发覆
附录二 陆游晚年再出心态辨析
附录三 陆游文历代评论辑要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J]. 王水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定位[J]. 王水照. 文学遗产. 2010(01)
[3]互文性理论鉴照下的中国诗学用典问题[J]. 江弱水. 外国文学评论. 2009(01)
[4]中国古典文学的尊体与破体[J]. 曾枣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5]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秦桧家族群像[J]. 白振奎. 古典文学知识. 2008(03)
[6]论宋人破体为记[J]. 曾枣庄.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7(02)
[7]读陆游《入蜀记》札记[J]. 莫砺锋. 文学遗产. 2005(03)
[8]谈宋代山阴陆氏家族对陆游的影响[J]. 冯丽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3(03)
[9]陆游南郑从军诗失传探秘──兼论南宋抗金大将王炎的悲剧命运[J]. 傅璇琮,孔凡礼. 文学遗产. 2001(04)
[10]近百年来陆游研究综述[J]. 傅明善. 中国韵文学刊. 2001(01)
博士论文
[1]北宋书信研究[D]. 金传道.复旦大学 2008
[2]宋人筆记研究[D]. 安芮璿.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南唐文学研究[D]. 彭飞.山东大学 2009
[2]陆游题跋文研究[D]. 郑砚云.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43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4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