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巫官、史官到儒家的源起
发布时间:2021-02-24 03:26
本文通过探讨先秦时期的巫官—史官—儒的关系,追寻儒的发展源头,分析了巫术在初民中的形成、发展以及一步步如何被儒家代替的历史过程。站在历史的高度,揭去笼罩在巫术身上的神秘面纱,还其本来面目。巫、觋是最早脱离物质生产领域的一批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从其产生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文明社会的夏商周时期,一直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对当时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周时期礼制的确立,巫的地位开始下降。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巫逐渐由主导地位退居边缘,但仍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影响。笔者的这篇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界定了原始社会的巫及巫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夏代及夏代以前的巫、巫术给予了说明;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处于祭祀时代的殷商时期的巫及巫术的相关情况;第三章从西周开始的巫史分离,至春秋战国时期巫史分离的完成,做了详细阐述;第四章作为结论,中国的巫术为什么没有向西方那样走上宗教的道路,而是被传统儒家占据了统治地位,做了详尽说明。本文旨在对从巫由史,再由儒的历史进程作一研究和梳理。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巫、巫术的相关概念
第一节 巫及巫术的相关概念
一、巫的概念及巫的起源
1.巫的概念
2.巫的起源
二、巫术的概念及巫术的起源
1.巫术的概念
2.巫术的起源
三、巫与巫术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夏代以前的巫、巫术
一、上古巫祝文化的分期
二、“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时代
三、“绝地天通,无相侵渎”时代
第三节 夏代的巫、巫术——“巫政合一”(巫君合一)
一、夏代的巫
二、夏代的巫术
三、夏代史官——巫史合一
第二章 殷商时期的巫术——祭祀时代
第一节 商代巫觋的界定
一、商代巫觋之定义
二、殷商时期的巫术
三、巫的主要职责和活动
第二节 巫师与知识分子的渊源
一、巫与医的关系——巫医合一
二、巫与史的关系——巫史交替
三、巫与知识分子
第三节 殷商的人神关系
一、殷商社会前期——敬鬼事神
二、殷商社会后期——慢于鬼神
第三章 周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巫觋、巫术
第一节 周朝时期
一、西周时期的巫史传统
二、西周时期的巫史分离
三、东周时期的巫及巫术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士、游士阶层的兴起
1."士"的出现
2.由"士"到"游士"的转变
二、巫史分离的完成
三、春秋战国时期——史官职能的转变
第三节 古代巫史的演变历程及意义
一、“史”之探源
二、史官文化对巫官文化的全面胜利
三、由巫到史的意义
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源起
第一节 从巫者、儒者到儒家的演变过程
一、儒家、儒学、儒教定义辨析
二、“儒”的起源和意义
三、巫与儒、儒家的关系
第二节 儒家精神的特质
一、儒学的特征——实用的理性精神
二、儒学是肯定现世人生的学说
三、宗教没有兴起的原因
1.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向没有给宗教留有空间
2.中国人的入世理性精神不需要宗教存在
3.统治阶层不允许民间宗教秩序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48708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巫、巫术的相关概念
第一节 巫及巫术的相关概念
一、巫的概念及巫的起源
1.巫的概念
2.巫的起源
二、巫术的概念及巫术的起源
1.巫术的概念
2.巫术的起源
三、巫与巫术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夏代以前的巫、巫术
一、上古巫祝文化的分期
二、“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时代
三、“绝地天通,无相侵渎”时代
第三节 夏代的巫、巫术——“巫政合一”(巫君合一)
一、夏代的巫
二、夏代的巫术
三、夏代史官——巫史合一
第二章 殷商时期的巫术——祭祀时代
第一节 商代巫觋的界定
一、商代巫觋之定义
二、殷商时期的巫术
三、巫的主要职责和活动
第二节 巫师与知识分子的渊源
一、巫与医的关系——巫医合一
二、巫与史的关系——巫史交替
三、巫与知识分子
第三节 殷商的人神关系
一、殷商社会前期——敬鬼事神
二、殷商社会后期——慢于鬼神
第三章 周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巫觋、巫术
第一节 周朝时期
一、西周时期的巫史传统
二、西周时期的巫史分离
三、东周时期的巫及巫术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士、游士阶层的兴起
1."士"的出现
2.由"士"到"游士"的转变
二、巫史分离的完成
三、春秋战国时期——史官职能的转变
第三节 古代巫史的演变历程及意义
一、“史”之探源
二、史官文化对巫官文化的全面胜利
三、由巫到史的意义
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源起
第一节 从巫者、儒者到儒家的演变过程
一、儒家、儒学、儒教定义辨析
二、“儒”的起源和意义
三、巫与儒、儒家的关系
第二节 儒家精神的特质
一、儒学的特征——实用的理性精神
二、儒学是肯定现世人生的学说
三、宗教没有兴起的原因
1.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向没有给宗教留有空间
2.中国人的入世理性精神不需要宗教存在
3.统治阶层不允许民间宗教秩序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48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4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