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先秦两汉师旷“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6 16:09
  先秦两汉时期是师旷“小说”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无论师旷“小说”的形态还是“小说”中师旷的形象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左传》《国语》中有关师旷的记载,虽然不能被视为“小说”,却为后世师旷“小说”确立了师旷形象的特征。后世众多的师旷“小说”,往往要从《左传》《国语》中的有关记载中寻找资源。《汲冢琐语》《逸周书》中相关的材料将《左传》《国语》所确立的师旷形象进行了深化,并开始显示出“小说”的特征。而在先秦子书中,师旷“小说”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前期子书中,师旷“小说”大多呈现出只言片语的状态,所强调的重点始终集中在师旷耳聪和精通音律上。后期子书中,师旷“小说”更加完善,主要体现在细节的强化,依托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入汉代,师旷“小说”更加丰富多彩,并在不同的文献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汉赋中,师旷“小说”围绕师旷精通音律展开,师旷成为了音乐的圣人。在《说苑》《新序》等书中,师旷“小说”往往以问对体的方式出现,师旷的言论得到了特别的呈现,师旷成为了知者的代表。而受谶纬之书的影响,师旷“小说”开始走向虚妄化,并在汉代社会产生了师旷崇拜。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师旷其人其书
    第一节 师旷其人
    第二节 师旷其书
第二章 师旷“小说”的资料来源及特征
    第一节 《左传》《国语》所述师旷及特征
    第二节 《逸周书》《汲冢琐语》所述师旷及特征
第三章 先秦子书中的师旷“小说”
    第一节 前期子书中的师旷“小说”
    第二节 后期子书中的师旷“小说”
第四章 汉代文献中的师旷“小说”
    第一节 音乐圣人——汉赋中的师旷“小说”
    第二节 智者的象征——《说苑》《新序》中的师旷“小说”
    第三节 得圣人之一体——汉代谶纬之书中的师旷“小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析古代音乐家师旷的艺术成就[J]. 于莉莉.  兰台世界. 2015(24)
[2]浅析乐圣师旷的政治思想[J]. 董媛.  沧桑. 2014(05)
[3]师旷之耳简议[J]. 郭传联.  管子学刊. 2014(02)
[4]论“师旷小说”与汉小说家之《师旷》[J]. 庞礴.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3)
[5]浅析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的艺术特色[J]. 王进.  兰台世界. 2014(06)
[6]卢文晖辑《师旷》刍议[J]. 赵逵夫.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2(04)
[7]从历史到谶纬——先唐师旷形象演变考论[J]. 王允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8]孔子与师旷的乐教观比较[J]. 朱依群.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6)
[9]师旷与小说《师旷》[J]. 伏俊琏.  贵州社会科学. 2010(04)
[10]《汉志》著录之小说家《青史子》《师旷》考辨[J]. 王齐洲.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07(01)

硕士论文
[1]《汉书·艺文志》及两汉书补志著录小说集解(上下册)[D]. 揣松森.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师旷与《师旷》研究[D]. 马新利.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先唐师旷故事研究[D]. 丁建平.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2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52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