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宋文鉴》的编纂与传播

发布时间:2021-03-01 14:42
  《宋文鉴》是吕祖谦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背景下,从古代文论的角度,对北宋文学进行态度认真、严肃的观察、体会、和权衡的结果。《宋文鉴》收入北宋建隆以后,建炎以前一百六七十年间的作者作品。且在当时,就北宋而言,无论收入人数、代表性,还是收入的诗文总量、典型意义,都是第一位的。从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它为后人认识宋代的文学发展,文学批评的发展,也提供了最基本的,而且是能够反映宋代文学发展的文献条件。本文就《宋文鉴》的编纂与传播展开研究。绪论部分总结《宋文鉴》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并指明本选题的创新性。第一章论述《宋文鉴》的编纂体例。《宋文鉴》的体例一方面是对《文选》的借鉴与超越,吕祖谦沿袭了《文选》从宏观出发,客观公正的编选原则,将《宋文鉴》分列六十一门,比《文选》分类更为细致;此外,《宋文鉴》的体例对《文选》有所超越还体现在,《文选》是题材与体裁兼顾的划分标准,而《宋文鉴》全书以文学体裁分类。《宋文鉴》的体例另一方面是对《宋文海》的删减增改,从篇目上来看,吕祖谦的《宋文鉴》总共有2585篇诗文,比江钿的《宋文海》多出23门30卷,《宋文鉴》大量增加了《宋文海》遗落的圣贤名文。第二章论述《宋文鉴》...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宋文鉴》的编纂体例
    (一) 对《文选》的借鉴与超越
    (二) 对《宋文海》的删减增改
二、《宋文鉴》的编纂特征
    (一) 钦定色彩与个人意志的矛盾统一
    (二) 彰显儒学义理
    (三) 强烈的保存文献的意识
    (四) 重视文采,采掇英华
三、《宋文鉴》的编纂曲折与原因
    (一) 《宋文鉴》的编纂曲折
    (二) 编纂曲折原因浅析
        1. 吕祖谦的特殊身份
        2. 新旧党派之争
        3. 出版业的介入
四、《宋文鉴》流传版本
    (一) 沈有开本系统
    (二) 宋庆元六年太平府学本系统
五、《宋文鉴》的文献价值
    (一) 其文体分类多为后书所借鉴
    (二) 记录了北宋古文运动的实绩
    (三) 彰显北宋文学的全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吕祖谦《皇朝文鉴》版本考[J]. 刘树伟.  图书馆学刊. 2015(01)
[2]从《宋文鉴》的编修看南宋理学与馆阁之学的分歧[J]. 许浩然.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4(03)
[3]宋人选宋文之典范——《宋文鉴》编纂、价值及影响考述[J]. 李建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6)
[4]《宋文鉴》与《宋文海》[J]. 马茂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5]吕祖谦与《宋文鉴》[J]. 陈广胜.  史学史研究. 1996(04)
[6]《宋文鉴》的编刻与时政[J]. 王学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3(04)

硕士论文
[1]《宋文鉴》选诗研究[D]. 袁佳佳.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吕祖谦文学研究[D]. 谭钟琪.扬州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57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57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