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用诗渊源考辨
发布时间:2021-03-09 04:06
先秦典籍中的“诗”具有多义性。1、作为本体的原初的“诗”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神圣“歌辞”,是神职人员沟通天神、预兆吉凶的工具,也是人向神表达虔诚之“志”宣示忠诚以祈福禳灾的“礼仪圣辞”,”是一种承持、负载内心思想情感的媒介工具。“诗”之性质在于“言志”,其“志”是为了配合乐舞,营造谐和的氛围,沟通人神,最终达到“神人以和”的目的。即“诗”为通神的工具,而“诗言志”,是与宗教祭祀仪式密切相关的活动。2、作为文化范畴或者文学概念,“诗”与“书”一致,是当时的两大文体或流传于世的君子、圣贤们的言论。而两者之不同处在于“诗”是以韵语形式“志”言事,而“书”是以散文形式“志”人事,且皆有谏议君王以顺天之“志”的效能,换句话说在春秋以前的古人眼里,“诗”也是对某种过去发生的人事的记录和歌咏。3、从《诗》的接受流变来看,古人(尤指春秋及之前人)所指谓的“诗”的内涵远较今日之《诗》宽泛,涵括了所谓的“赋”、“比”、“兴”,其用途也极为广泛,各种大型礼仪场合均不能离开“诗”。而作为我国最早之诗歌选集的《诗经》,乃是经过一再删编(或编订)后的古“诗”文本,古之“诗”绝非今日之《诗经》,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左传》用诗问题概述
二、从接受层面对用《诗》问题的探讨
三、对用诗之时空区间差异的探讨
四、对用诗之人物的考察
第一章 "诗"的定位
第一节 诗与《诗》及《诗经》之辨
一、"诗"的概念误区
二、《诗》是删编后的古"诗"文本
第二节 回到"诗"、"书"的时代
一、以"书"观"诗"
二、"诗"之能指以及《左传》中的"诗"
结论
第二章 歌、谣、谚——被排斥在"诗"以外的韵语文体
第一节 歌、谣、谚概论
一、歌与谣
二、谣与谚
第二节 "诗"与歌、谣、谚之辨
一、诗与歌谣之辨
二、诗与谚之辨
结论
第三章 古歌谚的使用与《左传》用诗现象
第一节 古歌谚的使用
一、古歌的使用
二、古谚的使用
第二节 赋诗、歌诗、诵诗、引诗
一、赋诗、歌诗、诵诗之辨
二、引诗
结论
第四章 原始语义场——宗教性接受思维模式下的用诗现象
第一节 诗的出现与原始语义场的生成
一、"诗"的发生
二、占卜、祈祷、祭祀与原始语义场的生成
第二节 原始语义场的表现——《左传》用诗之宗教性接受思维模式
一、引《诗》以立其志——原始宗教思维的内化
二、赋《诗》以表其"诚"——原始宗教思维的外延
三、用《诗》以见其崇——原始宗教思维的转化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72218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左传》用诗问题概述
二、从接受层面对用《诗》问题的探讨
三、对用诗之时空区间差异的探讨
四、对用诗之人物的考察
第一章 "诗"的定位
第一节 诗与《诗》及《诗经》之辨
一、"诗"的概念误区
二、《诗》是删编后的古"诗"文本
第二节 回到"诗"、"书"的时代
一、以"书"观"诗"
二、"诗"之能指以及《左传》中的"诗"
结论
第二章 歌、谣、谚——被排斥在"诗"以外的韵语文体
第一节 歌、谣、谚概论
一、歌与谣
二、谣与谚
第二节 "诗"与歌、谣、谚之辨
一、诗与歌谣之辨
二、诗与谚之辨
结论
第三章 古歌谚的使用与《左传》用诗现象
第一节 古歌谚的使用
一、古歌的使用
二、古谚的使用
第二节 赋诗、歌诗、诵诗、引诗
一、赋诗、歌诗、诵诗之辨
二、引诗
结论
第四章 原始语义场——宗教性接受思维模式下的用诗现象
第一节 诗的出现与原始语义场的生成
一、"诗"的发生
二、占卜、祈祷、祭祀与原始语义场的生成
第二节 原始语义场的表现——《左传》用诗之宗教性接受思维模式
一、引《诗》以立其志——原始宗教思维的内化
二、赋《诗》以表其"诚"——原始宗教思维的外延
三、用《诗》以见其崇——原始宗教思维的转化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72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7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