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知识分子 ——革命文学论争中知识分子的主体建构
发布时间:2021-03-11 18:47
在革命文学论争中,有大量涉及知识分子在创作、翻译、批评与历史叙事等文学实践上的践行选择、践行策略、现实表现,以及知识分子身份认知的论述争议和分歧。这些争议和分歧在批评互动中以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塑造的方式构成了革命文学论争中知识分子主体建构的纷繁面貌。本论文即从这一角度切入,探讨革命文学论争中知识分子的主体建构问题。第一部分取画室对革命知识分子“革命的追随者”的定位、郭沫若“当一个留声机器”的口号,鲁迅的“革命人”论述为内容考察知识分子对自我身份的建构与想象。在这些建构与想象中,画室对革命境遇中生命体验的强调、郭沫若对革命境遇中自我价值与时代、革命(政治意义与真理意义)关系的体验的关注,鲁迅在革命境遇中的挫折体验积淀相互补充,构成我们理解知识分子建构自身的一个面相。第二部分取论争各方针对批评、翻译与创作等文学实践的践行选择、践行策略,现实表现的争议与分歧,考察知识分子对文学实践类型、实践策略与自我建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在批评方面,鲁迅在《“醉眼”中的朦胧》中经由还原创造社批评的历史文化生成语境(受制于政治权力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生产场域特性),批评创造社文化批判中的权力意味的同时,针对创造...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留声机器·革命的追随者·革命人——革命境遇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认知与想象
第一节 “留声机器”与知识分子的“时代”建构
第二节 “革命的追随者”与革命场域的主体生成
第三节 “革命人”与知识阶级的革命实践
第二章 批评、翻译与创作——革命境遇中知识主体的文学实践与选择
第一节 批评、文化批判、自我批评与革命境遇中的主体
第二节 翻译、批评与知识主体的自我成长
第三节 时代、革命与文学家的自我表达
第三章 历史叙事与批评互动——革命境遇中知识主体的自我形塑与他者造型
第一节 自我形塑与革命境遇中的历史叙事
第二节 他者造型与革命境遇中的批评互动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奥伏赫变”到“莱茵的葡萄”——“顿挫”中的革命与修辞[J]. 王璞. 现代中文学刊. 2012(05)
[2]1920年代末文学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与唯物史观文学论的兴起[J]. 程凯. 文史哲. 2007(03)
[3]当还是不当“留声机”?后期创造社“意识斗争”的多重指向与革命路径之再反思[J]. 程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02)
[4]雪峰早期的佚文及其它[J]. 孙玉石. 鲁迅研究动态. 1988(05)
[5]成功吾和创造社[J]. 宋彬玉,张傲卉. 新文学史料. 1985(02)
本文编号:3076904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留声机器·革命的追随者·革命人——革命境遇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认知与想象
第一节 “留声机器”与知识分子的“时代”建构
第二节 “革命的追随者”与革命场域的主体生成
第三节 “革命人”与知识阶级的革命实践
第二章 批评、翻译与创作——革命境遇中知识主体的文学实践与选择
第一节 批评、文化批判、自我批评与革命境遇中的主体
第二节 翻译、批评与知识主体的自我成长
第三节 时代、革命与文学家的自我表达
第三章 历史叙事与批评互动——革命境遇中知识主体的自我形塑与他者造型
第一节 自我形塑与革命境遇中的历史叙事
第二节 他者造型与革命境遇中的批评互动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奥伏赫变”到“莱茵的葡萄”——“顿挫”中的革命与修辞[J]. 王璞. 现代中文学刊. 2012(05)
[2]1920年代末文学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与唯物史观文学论的兴起[J]. 程凯. 文史哲. 2007(03)
[3]当还是不当“留声机”?后期创造社“意识斗争”的多重指向与革命路径之再反思[J]. 程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02)
[4]雪峰早期的佚文及其它[J]. 孙玉石. 鲁迅研究动态. 1988(05)
[5]成功吾和创造社[J]. 宋彬玉,张傲卉. 新文学史料. 1985(02)
本文编号:3076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7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