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产及其话语重构
发布时间:2021-03-12 18:12
科学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文学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文学不再单纯地以文字的形式写在纸上印在书上,它开始与图像、声音等结盟,通过大众媒介来传播。本论文聚焦于视像与文学相结合的文学新样式上,并用文化诗学“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之整体性研究方法,来全面观照这种新的文学现象。一方面试图打破传统文艺理论因过于强调“审美自律性”而与“社会现实及公共领域”日益分离,进而导致文艺学学科日益萎缩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尝试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在这些新的文学衍生形态的研究中延伸文艺理论的话语界限。在当今的媒介融合时代,我们需要重视麦克卢汉所提出的“理解媒介”的前瞻性,更要进一步思考米勒先生“文学终结论”的当下合法性。与传统的“经典文学”或“纸质文本”相比,新形态下的文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着?与“文字媒介时代”和“印刷媒介时代”相比,“电子媒介时代”、尤其是今天的“多元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样式又有着哪些新的理论特征?它们与视像之间又达成怎样一种“寄生性”的关系呢?视觉文化时代,传统文学的出路在哪里?又该怎样才能在利用视像为文学服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
【文章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延伸的理论版图: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话语重构
第一章 变革与转捩: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存及其特征
第一节 视觉文化的兴起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革
第二节 视觉文化时代下的文学存在方式
第三节 “新”的文学文本,“新”的文学意涵
第二章 文学与文化的互动: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运作
第一节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语言学”转向到“图像”转向
第二节 在读图与品文之间:“图像化”与“文学性”的对立共生
第三节 在高雅与通俗之间:重估“经典”与体验“时尚”
第三章 “镜城”突围: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产
第一节 视觉化和“泛审美性”:“语—图”新变与艺术生产
第二节 大众化和“明星消费”:媒介宣传与艺术传播
第三节 影视化和“经典改编”:由“思”到“看”与文学消费
第四章 个案分析:从小品《有钱了》看文学与视像的关系
第一节 从文字到“语图”的视觉转换
第二节 “听”比“读”更生动形象
第三节 明星脸谱与消费偶像
第四节 文本并置与媒介造势
第五节 现场互动与身份认同
结语 重绘“文学场”:视觉文化时代下的文学重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诗学视域下的文学新形态——“视像-文学”整体性研究[J]. 李柳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当代视觉文化与公民的视觉建构[J]. 周宪. 文艺研究. 2012(10)
[3]视觉文化与社会转型——关于中国问题及其研究范式[J]. 周宪. 艺术百家. 2012(05)
[4]文化诗学的文化创意[J]. 沈金耀,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3)
[5]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 赵宪章. 文学评论. 2012(02)
[6]艺术媒介论[J]. 张晶. 文艺研究. 2011(12)
[7]论文学批评的审美评判功能[J]. 孙媛. 学术交流. 2011(11)
[8]狂欢理论的有效性及其阐释边界[J]. 雷亚平. 齐鲁学刊. 2011(04)
[9]文化诗学的重划疆界与整体性研究[J]. 李柳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10]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 赵宪章.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3)
博士论文
[1]从视淫到奇观——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阶段性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D]. 张斌宁.中国传媒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短信文学的悖论现象研究[D]. 吴辉.中南大学 2012
[2]“凡客诚品”网络广告的视觉文化探究[D]. 王泽.浙江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78751
【文章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延伸的理论版图: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话语重构
第一章 变革与转捩: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存及其特征
第一节 视觉文化的兴起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革
第二节 视觉文化时代下的文学存在方式
第三节 “新”的文学文本,“新”的文学意涵
第二章 文学与文化的互动: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运作
第一节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语言学”转向到“图像”转向
第二节 在读图与品文之间:“图像化”与“文学性”的对立共生
第三节 在高雅与通俗之间:重估“经典”与体验“时尚”
第三章 “镜城”突围: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产
第一节 视觉化和“泛审美性”:“语—图”新变与艺术生产
第二节 大众化和“明星消费”:媒介宣传与艺术传播
第三节 影视化和“经典改编”:由“思”到“看”与文学消费
第四章 个案分析:从小品《有钱了》看文学与视像的关系
第一节 从文字到“语图”的视觉转换
第二节 “听”比“读”更生动形象
第三节 明星脸谱与消费偶像
第四节 文本并置与媒介造势
第五节 现场互动与身份认同
结语 重绘“文学场”:视觉文化时代下的文学重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诗学视域下的文学新形态——“视像-文学”整体性研究[J]. 李柳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当代视觉文化与公民的视觉建构[J]. 周宪. 文艺研究. 2012(10)
[3]视觉文化与社会转型——关于中国问题及其研究范式[J]. 周宪. 艺术百家. 2012(05)
[4]文化诗学的文化创意[J]. 沈金耀,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3)
[5]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 赵宪章. 文学评论. 2012(02)
[6]艺术媒介论[J]. 张晶. 文艺研究. 2011(12)
[7]论文学批评的审美评判功能[J]. 孙媛. 学术交流. 2011(11)
[8]狂欢理论的有效性及其阐释边界[J]. 雷亚平. 齐鲁学刊. 2011(04)
[9]文化诗学的重划疆界与整体性研究[J]. 李柳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10]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 赵宪章.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3)
博士论文
[1]从视淫到奇观——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阶段性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D]. 张斌宁.中国传媒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短信文学的悖论现象研究[D]. 吴辉.中南大学 2012
[2]“凡客诚品”网络广告的视觉文化探究[D]. 王泽.浙江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78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7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