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文学批评者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3 21:18
无论在文学活动领域还是在文学批评活动领域,活动主体的更替发展预示着活动本身的未来和希望。文学家们渴望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当代文学批评家们也在呼唤年轻的文学批评家出现。文学批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80后”文学批评者的成长。“80后”文学批评者指向1980年-1989年间出生并从事文学批评的这一青年群体。因为尚处于成长初期阶段,所以整体轮廓并不清晰,但是已有个别“80后”文学批评者稍有影响。对他们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近距离认识到这些文学批评者的存在和努力,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和批评特色,思考他们给文学批评发展带来的反省和意义。本文主体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80后’文学批评者的背景分析兼概念界定”,主要阐述“80后”文学批评者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学批评困境,从而指出“80后”文学批评者发展中所面对的机遇和困境。第二章是“‘80后’文学批评者的个案研究”,本章选取已经初具个性并产生些许影响的“80后”文学批评者代表,分别分析他们各自的特色得失。意图通过对这三种代表的介绍,对“80后”文学批评者的批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80后”文学批评者寻找自己的发展特色。第三...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背景与界定
1.1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社会背景
1.1.1 大众文化促成经济文化一体化
1.1.2 文化转型带来的危机与机遇
1.2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批评困境
1.2.1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1.2.2 传统断层与外来冲击
1.2.3 批评多元与“当代性”
1.3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源起与界定
1.3.1 “80 后”概念的生成与歧义
1.3.2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界定
2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个案研究
2.1 业余批评的批评者
2.1.1 失格的创新
2.1.2 渴望认可的误区
2.2 兼文学创作的批评者
2.2.1 历史与传媒的实践
2.2.2 文学与人的二重性
2.3 作为专业批评者的杨庆祥、金理和黄平
2.3.1 披文以入情
2.3.2 对话式自白
3 关于“80 后”批评者发展的思考
3.1 提升文学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
3.2 平衡文学批评者的积累意识和实践意识
3.3 建构文学批评者的研究视野和探索角度
3.4 加强文学批评者的批评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080925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背景与界定
1.1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社会背景
1.1.1 大众文化促成经济文化一体化
1.1.2 文化转型带来的危机与机遇
1.2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批评困境
1.2.1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1.2.2 传统断层与外来冲击
1.2.3 批评多元与“当代性”
1.3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源起与界定
1.3.1 “80 后”概念的生成与歧义
1.3.2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界定
2 “80 后”文学批评者的个案研究
2.1 业余批评的批评者
2.1.1 失格的创新
2.1.2 渴望认可的误区
2.2 兼文学创作的批评者
2.2.1 历史与传媒的实践
2.2.2 文学与人的二重性
2.3 作为专业批评者的杨庆祥、金理和黄平
2.3.1 披文以入情
2.3.2 对话式自白
3 关于“80 后”批评者发展的思考
3.1 提升文学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
3.2 平衡文学批评者的积累意识和实践意识
3.3 建构文学批评者的研究视野和探索角度
3.4 加强文学批评者的批评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080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8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