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奇、气逸、气壮——许渊冲英译李白诗歌的气骨诠释
发布时间:2021-03-29 06:21
李白诗歌气奇纵横、气逸神远、气壮英迈。许渊冲注重古诗英译的精神传播意义和审美价值,在尊重中国文化特色以及原诗风格的基础上,兼顾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心理,采用尽量保留、适当转换、巧妙补偿等手段,译文具有虚实相生、心物相融、隐秀相谐的特点,恰切再现了李白豪放、飘逸、旷达、浪漫的气骨以及语浅情深、似淡实浓的诗歌艺术境界。
【文章来源】: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气奇纵横,虚实相生
3. 气逸神远,心物相融
4. 气壮英迈,隐秀相谐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叙事“主体”符码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 庞秀成.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3)
[2]论李白之“气”[J]. 何念龙. 江汉论坛. 2006(12)
[3]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J]. 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05)
[4]翻译:寻找另一处精神家园[J]. 刘华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5]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J]. 袁行霈. 文学遗产. 1986(01)
本文编号:3107071
【文章来源】: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气奇纵横,虚实相生
3. 气逸神远,心物相融
4. 气壮英迈,隐秀相谐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叙事“主体”符码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 庞秀成.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3)
[2]论李白之“气”[J]. 何念龙. 江汉论坛. 2006(12)
[3]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J]. 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05)
[4]翻译:寻找另一处精神家园[J]. 刘华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5]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J]. 袁行霈. 文学遗产. 1986(01)
本文编号:3107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0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