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贻汾守备扬州期间的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21-04-09 01:52
汤贻汾(1778-1853),字雨生,号粥翁、琴隐道人,江苏武进人。以世袭云骑尉,由三江营守备,仕至浙江乐清协副将。晚年退居金陵,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破城后投水死,谥贞愍。著有《琴隐园诗集》三十六卷,《琴隐园词集》四卷,《画筌析览》二卷,及《逍遥巾》杂剧等。事具陈韬《汤贞愍公年谱》。本论文以汤贻汾守备扬州期间的生平事迹与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对此尚无专门研究。本论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汤贻汾嘉庆十二年(1807)罢官相关奏折为基础,结合《秋江罢钓图》及其题咏,力图准确把握汤贻汾守备扬州期间的心路历程,从而知人论世地考察其文学创作。本论文第一章在梳理汤贻汾守备扬州期间大致行踪的同时,着力描述其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内容。第二章从诗作入手,分析汤贻汾为官心态,并以一档馆奏折为基础,梳理其罢官始末。第三章以《秋江罢钓图》为中心,结合题咏,探讨汤贻汾罢官心态。第四章以体裁不同为区分依据,对其这一阶段文学创作“画人之诗”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守备扬州期间文学创作概貌
第一节 守备扬州期间行踪
一、守备扬州任上
二、北上谋生时期
第二节 守备扬州期间作品内容
一、三江营守备任上
二、罢官及北上谋生时期
第二章 吏隐心态与罢官始末
第一节 “吏隐堪凭此处论”一对诗意闲适的追求
一、樗栎自知
二、悠然自适
三、闲散自得
第二节 “仕本因贫廉即圣”—对清正廉洁的推崇
一、忠孝传统
二、母亲感召
三、良吏理想
第三节 丁卯罢官始末
第三章 《秋江罢钓图》与罢官心态
第一节 从萧寺孤吟到秋江罢钓
一、悔仕之怨—自信的受挫
二、求官之苦—自信的考验
三、开复之乐—自信的强化
第二节 从题咏看《秋江罢钓图》
一、宣泄丁卯罢官之怨
二、展现吏隐生活之美
三、彰显罢官得复之荣
第四章 守备扬州期间文学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结构精巧的律诗
一、语言技巧
二、修辞技巧
三、结构技巧
第二节 自然灵动的绝句与古诗
一、质朴的语言
二、真挚的情感
三、富于理趣
第三节 风雅豪迈的歌行
一、对乐府传统的继承
二、自信品格的倾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汤贻汾戏曲活动考述[J]. 胡瑜. 龙岩学院学报. 2012(04)
[2]会境通神 合于天造——清代著名诗画家汤贻汾的人品及画论浅析[J]. 时志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3]汤贻汾款《采石酹诗图》浅考[J]. 梁秀华. 东方博物. 2006(04)
[4]简淡平实见悠闲——汤贻汾的《秋坪闲话图》[J]. 羊原. 中国书画. 2005(11)
[5]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J].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5)
硕士论文
[1]汤贻汾研究[D]. 鲍志宏.浙江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26681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守备扬州期间文学创作概貌
第一节 守备扬州期间行踪
一、守备扬州任上
二、北上谋生时期
第二节 守备扬州期间作品内容
一、三江营守备任上
二、罢官及北上谋生时期
第二章 吏隐心态与罢官始末
第一节 “吏隐堪凭此处论”一对诗意闲适的追求
一、樗栎自知
二、悠然自适
三、闲散自得
第二节 “仕本因贫廉即圣”—对清正廉洁的推崇
一、忠孝传统
二、母亲感召
三、良吏理想
第三节 丁卯罢官始末
第三章 《秋江罢钓图》与罢官心态
第一节 从萧寺孤吟到秋江罢钓
一、悔仕之怨—自信的受挫
二、求官之苦—自信的考验
三、开复之乐—自信的强化
第二节 从题咏看《秋江罢钓图》
一、宣泄丁卯罢官之怨
二、展现吏隐生活之美
三、彰显罢官得复之荣
第四章 守备扬州期间文学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结构精巧的律诗
一、语言技巧
二、修辞技巧
三、结构技巧
第二节 自然灵动的绝句与古诗
一、质朴的语言
二、真挚的情感
三、富于理趣
第三节 风雅豪迈的歌行
一、对乐府传统的继承
二、自信品格的倾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汤贻汾戏曲活动考述[J]. 胡瑜. 龙岩学院学报. 2012(04)
[2]会境通神 合于天造——清代著名诗画家汤贻汾的人品及画论浅析[J]. 时志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3]汤贻汾款《采石酹诗图》浅考[J]. 梁秀华. 东方博物. 2006(04)
[4]简淡平实见悠闲——汤贻汾的《秋坪闲话图》[J]. 羊原. 中国书画. 2005(11)
[5]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J]. 蒋寅.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5)
硕士论文
[1]汤贻汾研究[D]. 鲍志宏.浙江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26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2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