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07:04
郭绍虞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其学术成就与历史地位已有公论。本文对郭绍虞的定位不纯粹以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建设为参照,而是将其置于中国文学理论的总体发展框架下,在全球化语境中,以一种学术的、文学的、文化的反思视域,重新审视“郭绍虞经验”,以期发掘其中可以对建设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挥建构性作用的理论诉求和价值取向。本文以文学阐释学、文化诗学为主要方法,兼采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将郭绍虞的学术体系与其“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术理想作为一个有机体,通过历史梳理与现象分析相结合,细绎其中国诗学批评的知识形态、理论范式和文学批评观。通过剖析其主体人格个性及新文化思潮、近现代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实证性地阐发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现代性表征,并力图从文化、学术和个性心理的角度,反思其所以存在矛盾和局限的可能原因,探寻其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性价值。本文认为,郭绍虞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核心领域,以诗学范畴批评、诗话考论、诗学语言批评和文体学批评为知识维度,构建了自己完整的学术体系;他以自己独特的材料和方法,建构了“以问题为纲”的研究范式、历史还原的诠释范式,并呈现出文化诗学的意...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接受史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 郭绍虞的生平与著述
一、郭绍虞的生平
二、郭绍虞的著述
第二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知识体系
一、诗学范畴批评
二、诗话研究
三、诗学语言批评
四、文体学批评
第三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范式建构
一、研究范式:"以问题为纲"
二、诠释范式:"保存古人的面目"
三、意义范式:通向一种"文化诗学"
第四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现代性表征及矛盾
一、"狷"而时"狂"的知识分子人格性情
二、"整理国故"与新思潮的碰撞
三、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涵容
四、郭绍虞的矛盾
余论
附录 郭绍虞学术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曹禺的苦闷——曹禺百年文化反思[J]. 廖奔. 文学评论. 2011(02)
[2]郭绍虞与西方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范例论析[J]. 闫月珍. 文学评论. 2010(01)
[3]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 党圣元. 北方论丛. 2009(03)
[4]“朝向事物本身”与“实事求是”——对现象学和唯物论的基本原则的反思[J]. 张庆熊. 哲学研究. 2008(10)
[5]论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J]. 陈亦桥.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6]古代文论研究中生存论视域对古今之争的超越[J]. 孟宪浦. 天府新论. 2008(03)
[7]论郭绍虞的《诗话丛话》[J]. 刘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8]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J]. 曹顺庆,王超. 中州学刊. 2008(02)
[9]略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J]. 赖爱清.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3)
[10]古代文论现代化之审思[J]. 周兴陆.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1)
本文编号:312919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接受史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 郭绍虞的生平与著述
一、郭绍虞的生平
二、郭绍虞的著述
第二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知识体系
一、诗学范畴批评
二、诗话研究
三、诗学语言批评
四、文体学批评
第三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范式建构
一、研究范式:"以问题为纲"
二、诠释范式:"保存古人的面目"
三、意义范式:通向一种"文化诗学"
第四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现代性表征及矛盾
一、"狷"而时"狂"的知识分子人格性情
二、"整理国故"与新思潮的碰撞
三、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涵容
四、郭绍虞的矛盾
余论
附录 郭绍虞学术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曹禺的苦闷——曹禺百年文化反思[J]. 廖奔. 文学评论. 2011(02)
[2]郭绍虞与西方文学思潮——《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范例论析[J]. 闫月珍. 文学评论. 2010(01)
[3]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 党圣元. 北方论丛. 2009(03)
[4]“朝向事物本身”与“实事求是”——对现象学和唯物论的基本原则的反思[J]. 张庆熊. 哲学研究. 2008(10)
[5]论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J]. 陈亦桥.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6]古代文论研究中生存论视域对古今之争的超越[J]. 孟宪浦. 天府新论. 2008(03)
[7]论郭绍虞的《诗话丛话》[J]. 刘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8]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J]. 曹顺庆,王超. 中州学刊. 2008(02)
[9]略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J]. 赖爱清.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3)
[10]古代文论现代化之审思[J]. 周兴陆.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1)
本文编号:3129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2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