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名”的危机与“文”的重建 ——刘师培前期文学思想研究(1903-1906)

发布时间:2021-04-14 12:57
  晚清时期的中国处在古今中西交汇的“转型时代”,传统的秩序与意义世界面临巨大挑战,身负传统的知识分子面临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的危机,如何因应这种危机与挑战,成为共同的时代课题。作为中国古典思想核心概念之一的“文”,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语境中,同样遭遇到如何“现代”的历史问题。然而或正因其身处危机之深重,使其所获转型的契机也同样巨大,因而在当时出现了对于“现代”的多重理解以及对于“文”的多种想象。刘师培(1884—1919)在晚清的政治活动中是一位堪称“多变”人物,尤其是他前期(1903—1906)的政治生涯,可谓一而再再而三地转变。然而与此同时,这段时间刘师培在学术上,尤其是在对“文”的理解上却保持着一种“不变”的特色。在应对“文”的危机的过程中,刘师培一方面秉持其家学传统,一方面汲取西学特色,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对“文”的看法。刘师培是以“小学”为进路,从“名”的危机的角度,切入对“文”的重建的思考;以“正名”为突破口,通过重新厘清声音与语言的起源问题、文字字形到总体性的“文”的过渡问题,以及“文(章)学史”与“骈文正宗”等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学思想。第一章从晚清“名”的危机与“正名”...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刘师培学行述要
        一、“扬州学派”与刘氏家学
        二、刘师培生平概要
    第二节 刘师培研究综述
        一、《刘申叔先生遗书》的编订与钱玄同的奠基性研究
        二、史学与政治思想研究
        三、经学与文化思想研究
        四、文学思想与文学史研究
    第三节 问题意识与本论思路
        一、问题意识: “文(学)”如何“现代”
        二、本论思路
第一章 “正名”、“修文”与“国文”的教育构想
    第一节 “名”的危机与“正名”的要义
        一、“新名词”输入与“名”的危机
        二、“名”的危机与“正名”的要义
    第二节 “文”的危机与“国文”教育
        一、“语言文字之学”的兴起
        二、“文”的危机: “文字不足”与“文字流弊”
        三、“文典”编修与“国文”教育
第二章 “名”与“言”: 声音之“文”与语言的起源
    第一节 “声音”的政治
        一、“言文一致”与“国语”运动
        二、“国语”的“历史”与刘师培的“声音中心主义”
        三、“名”的统合性及其与“文”的关系
    第二节 “名起于言”: “声音”之文与语言的起源
        一、声音起源的心理机制
        二、“言语时代”: 声音=字音的起源
    第三节 “黄帝正名”: 从“言语时代”到“文字时代”
        一、“六书”: 从言语到文字
        二、“理”的双重内涵与“形声”的起源意义
第三章 “文”之源始: “三代之文”的总体性
    第一节 “文”与字形的起源
        一、字形的起源
        二、“文”属指事,而非象形
    第二节 “文”=“彣”: 对“文”之本义的辨正
        一、“文”非“彣”: 段玉裁的经典注解
        二、“文”即“彣”: 刘师培对段注经典义的颠覆
    第三节 “文”=“彣彰”: “三代之文”的总体性意涵,兼及与章太炎论“文”之比较
        一、“著于竹帛”: 章太炎对“文”的理解
        二、“彣彰”与“文字”: 从与章太炎论“文”之分歧看刘师培“三代之文”的总体性意涵
第四章 “文章”源始与“骈文正宗”的要义
    第一节 “学”·“史”·“经”: “文章”的源始性根据
        一、“学”与国粹派的知识想象
        二、“古学”的起源
        三、“史”与“经”: 总体性的“文”的语言文字之属
    第二节 从“经”到“赋”: “文章”的渊源与“赋”体的形成
        一、从“文言”到“文”: 刘师培对阮元“文言说”的继承与发展
        二、“文章”的渊源
    第三节 “骈文正宗”: “文”的本真状态与“文(章)学史”的构建
        一、晚清“天演/进化”思想与刘师培的“易学进化论”
        二、“骈文正宗”与“易学进化论”视野下的“文(章)学史”
结语 晚清文学史与思想史脉络中的刘师培(1903—1906)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章门师友的文体理论研究[J]. 吴承学,刘春现.  学术研究. 2016(06)
[2]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以刘师培为中心[J]. 张仲民.  学术月刊. 2016(04)
[3]“文质”与“南北”: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探析[J]. 吴键.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6)
[4]刘师培的“六经皆史”论探析[J]. 崔庆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10)
[5]刘师培的文体学思想及其研究方法刍议[J]. 柯镇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04)
[6]扬州新见刘师培早期生平史料考略——以刘葆儒《三叔廿岁前“形势”》一文为考察中心[J]. 杨丽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7]刘师培“正名”思考的乌托邦瞬间[J]. 朱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8]刘师培文章学理论中的“虚实”论[J]. 刘春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05)
[9]章太炎:民族志书写与主体想象[J]. 文贵良.  社会科学. 2013(07)
[10]严复的古文书写与语言伦理[J]. 文贵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博士论文
[1]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 毛新青.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刘师培的美术观[D]. 董瀛.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37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37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