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传媒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4-18 16:19

  本文关键词:文学传媒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文学发展 当代文学研究 传媒研究 文学史研究 文学传播 中国当代文学 大众传媒 外部环境 接受史 读者反应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文学史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批评家与文学史家只是占少数比例的、专业的读者群,作者本身同样需要阅读作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健全的文学史。但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一般是指称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因袭了传统的文学史观念,一直偏重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田;;“干预生活”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生命线[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赵银棠;;明代纳西族诗人木公和木增[J];华夏人文地理;1980年02期

3 冯其庸;;关于文学史研究的几点意见[J];学习与探索;1980年02期

4 沈敏特;;“写光明为主”与文学的认识作用——谈谈一九四二年以来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04期

5 傅庆升;;要重视文学的特殊规律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6 ;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开办兄弟民族文学创作班[J];中国民族;1981年05期

7 张佩玉;;谈曹丕的文学理论观点[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陈少松;;古代文论中“奇正”说初探[J];学术月刊;1981年06期

9 尚达翔;;从元杂剧的发展看古代文学发展的规律[J];南都学坛;1981年02期

10 张长青;张会恩;;刘勰的文学发展史观——谈《文心雕龙 时序》札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燕平;;盛唐诗人审美心理论[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2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阎纯德;;我看中国女性文学[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洲明;;《诗》骚对汉代诗歌影响的对比研究[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朱金城;;论李白的散文[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6 阳友权;;创作方法的多样与文学的繁荣[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7 郑国铨;;论文学的价值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8 杨治经;;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9 吴慧颖;;社会主义性质文学和社会主义功能文学——关于社会主义文学的一种系统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欧恢章;;通俗文学的兴起和它的文化品格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范今;历史现代转型中的文学潮涌[N];人民日报;2000年

2 朱威廉;文学发展的肥沃土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新书点评(3版)[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宋炳辉;网络文化给文学带来什么[N];文汇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连泰;香港:华文文学发展的桥梁[N];文学报;2000年

6 王长华;关于中国文学史研究和教材编写的审思[N];文艺报;2000年

7 李复威;趋时应变 蓄势待发[N];文艺报;2000年

8 温潘亚;百年文学共享的时空[N];文艺报;2000年

9 记者 张蜀津;章培恒再写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覃万钟 实习生 聂一;地域文化与文学发展[N];湖北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登峰;战国七十年文学编年[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晓骊;文化冲突与词的演进——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司马周;茶陵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江中柱;北朝文人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乔建;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德明;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4年

9 吴世勇;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明峰;北宋经学与文学[D];扬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渊;20世纪澳门华文文学社团与文学发展[D];暨南大学;2001年

2 王松涛;胡乐胡舞与唐诗[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厉冰;多重权力制约下的文化与文学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慧;革命精神感召下的理想世界[D];新疆大学;2005年

5 龙小松;初唐后期宫廷政治斗争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怀;网络媒介时代文学的审美变迁[D];中南大学;2005年

7 李平;都市边缘的舞蹈[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戚萍;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D];青岛大学;2006年

9 周磊;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卢华;元结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传媒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5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