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胡铨《澹庵文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5:38
  胡铨是江西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位列“唐宋五公”及南宋“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力主抗金,气节流露于文章,表露出忠贞的爱国情怀,获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胡铨出生在素有“文章节义气之邦”美誉的庐陵,这为胡铨重孝道、尚忠义、重情义的思想个性的形成和提倡仁政、以民为本、力主抗金的政治主张的彰显提供了丰润的土壤。其文学创作丰富多样,各具特色,驰骋古今,与他的高尚人格互为表里。著有《澹庵词集》、《澹庵文集》一百卷传世。此外,他还在《春秋》、《易》等古书研究方面有所造诣,有《春秋》、《春秋集善》三十卷、《周易拾遗》十卷、《周官解》十二卷、《礼记解》三十卷、《学礼编》三卷,以及《经筵二礼讲义》一卷、《书解》四卷、《奏议》三卷、《诗话》二卷、《活国本草》三卷等。《澹庵文集》原为一百卷,但今仅存残本,其余散轶。今综合文渊阁四库全书六卷本、《全宋文》、《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历代名贤奏议》、《全宋诗》、《崖州志》、《全宋词》等书目,得散文478篇,诗作约91首,散句13句,词约16首。胡铨提倡“文以载道”,认为有心之文是载道最重要的方式,《澹庵文集》所辑文章风格多样,议论闳以远,记序古以驯,书事约而悉... 

【文章来源】: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胡铨及《澹庵文集》的研究现状与资料综述
    第二节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胡铨生平、思想、政治主张研究
    第一节 胡铨生平履历
        一 胡铨生平考述
        二 胡铨生平年表
    第二节 胡铨的思想个性
        一 崇孝道
        二 尚忠义
        三 重情义
        四 思想个性的凝成原因
    第三节 胡铨的政治主张
        一 提倡仁政
        二 以民为本
        三 力主抗金
第二章 《澹庵文集》版本研究
    第一节 《澹庵文集》版本考证
    第二节 《经筵玉音问答》的史料价值
第三章 《澹庵文集》散文研究
    第一节 议论闳以远
        一 中正守节的气度
        二 纵横恣肆的气势
        三 圆融缜密的论辩
    第二节 记序古以驯
        一 “文以载道”
        二 行文古朴驯雅
    第三节 书事约而悉
        一 简约自然
        二 善于运用典故
第四章 《澹庵文集》诗歌内涵
    第一节 诋斥时宰
    第二节 诗歌酬唱
    第三节 波静心清
第五章 《澹庵文集》词作主题
    第一节 谪途自安
    第二节 生活意趣
    第三节 援古论今
第六章 《澹庵文集》艺术成就
    第一节 慷慨激昂的震撼力
    第二节 深情绵邈的感染力
    第三节 简约雅丽的语言风格
结语 《澹庵文集》的地位和影响
附录 《澹庵文集》部分作品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唐宋文之争[J]. 马茂军.  文学评论. 2011(03)
[2]宋代词的演唱形式考述[J]. 张鸣.  文学遗产. 2010(02)
[3]从胡铨、陈亮的上书看南宋初期文人意识[J]. 朱寅.  社科纵横. 2009(09)
[4]《澹庵文集》七十卷与一百卷之辨[J]. 肖安元.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5]“散文至宋人才是真文字”[J]. 曾枣庄.  文学遗产. 2009(03)
[6]《全宋诗·胡铨诗集》辑补[J]. 胡建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2)
[7]半世岭海铸忠魂——南宋爱国志士胡铨[J]. 邓春玉.  南方文物. 2007(03)
[8]胡铨《澹庵文集》及佚赋考[J]. 胡建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新见宋十二名家诗辑录[J]. 汤华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试论胡铨的爱国主义精神[J]. 冯国梅.  天府新论. 2006(S1)

硕士论文
[1]和战之争下南宋四名臣的诗[D]. 李珂.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61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61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