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文艺副刊“书评”研究(1933-1937)
发布时间:2021-06-05 22:14
论文主要以《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书评(1933-1937)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重新回归1930年代的历史语境,考察当时的文学批评是如何实践,批评家和作家是怎么交流和对话,以及报刊作为一种现代媒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展现1930年代真实的文学批评境况。文章从《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萧乾的书评理论、编辑实践和文化追求入手,通过对书评栏目和特辑的整体考察,可见书评的文化筛选功能以及理想的书评何为。这些书评受报刊传媒的影响极大,与1930年代新文学图书的出版有很明显的共生关系,由此可知1930年代的文化空间如何提供或限制了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文艺副刊培养了大量的书评家,其中以李健吾、常风、李影心三人最为典型,文章重点阐述了他们的文学批评观以及具体的批评实践,从中看出文艺副刊所提倡的文学批评以“文学性”为主要审美方式。副刊上的书评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新文学作品做出及时回应,书评家如何评论这些新作,怎样和作家展开对话,由此引申出诸多问题,如文学批评何为?批评家何为?作家和批评家之间经验的错位如何造成阅读和批评的困境,怎样才能避免?互动活动与创作经验谈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当时的文学批评语境,如果仅仅是从单行本阅...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书评”栏目之源起与萧乾的书评理念
一、《书评研究》——中国最早的现代书评理论专著
二、萧乾的书评观:审美追求与理论品格并重
第二章 文艺副刊的书评编辑方针与文化视野
一、文化生产的监督:品评佳作
二、客观公正的原则:拒登杂文
三、理想书评的呈现:众声喧哗
四、世界文学的视野:文化交流
第三章 文艺副刊书评家的批评旨趣与风格
一、常风:在限制中寻求艺术的和谐恰当
二、李影心:在客观公正里兼顾个性存在
三、李健吾:批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第四章 书评家与作家的在场与互动
一、集体评论《日出》
二、对话与经验碰撞——李健吾与巴金、卞之琳
三、其他作家创作经验谈
第五章 书评与现代出版媒介的共生
一、作为书评载体的报纸副刊
二、作为新文学作家摇篮的报纸副刊
三、书评与新文学图书出版的互动关系
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本文编号:3213018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书评”栏目之源起与萧乾的书评理念
一、《书评研究》——中国最早的现代书评理论专著
二、萧乾的书评观:审美追求与理论品格并重
第二章 文艺副刊的书评编辑方针与文化视野
一、文化生产的监督:品评佳作
二、客观公正的原则:拒登杂文
三、理想书评的呈现:众声喧哗
四、世界文学的视野:文化交流
第三章 文艺副刊书评家的批评旨趣与风格
一、常风:在限制中寻求艺术的和谐恰当
二、李影心:在客观公正里兼顾个性存在
三、李健吾:批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第四章 书评家与作家的在场与互动
一、集体评论《日出》
二、对话与经验碰撞——李健吾与巴金、卞之琳
三、其他作家创作经验谈
第五章 书评与现代出版媒介的共生
一、作为书评载体的报纸副刊
二、作为新文学作家摇篮的报纸副刊
三、书评与新文学图书出版的互动关系
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本文编号:3213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21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