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新文学史在香港的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11:28
叙事主义历史哲学将历史书写纳入言说“故事”的行列,它揭示了历史书写的意识建构特征。从这一层审视文学史,文学史书写是一种叙事行为。文学史文本则是史家意识的具体呈现结果。本论文立足此点,以50-70年代香港书写的新文史作为研究对象。在着眼这一时期文学史家对新文学史料梳趴的基础上,着手探讨文学史的“写法”,即史家在写作中如何梳理史实、评论作家、结构框架,从而揭示体制、观念、知识、方法与新文学史书写的关联,挖掘史家的意念。以此总结这一特殊地域新文学史的书写特点。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50-70年代新文学史在香港的书写境况。从对“中国新文学史”概念的界说、选取50-70年代的原由、新文学史在香港书写的概观三方面入手,将香港新文学史书写环境、研究传统及新文学史书写成果交代清楚。第二部分探讨香港“客观”新文学史特征的书写。事实上,此时的文学史家本着去“政治意识形态”、去“主观”意念的书写目的,像司马长风、赵聪、徐訏等,却不想一味的“客观”追求,导致主观“战胜”客观,从而涉及文学史书写主客观问题的探讨。第三部分探讨新文学史书写“传统”特征的问题。“传统”指涉中国古代文学作史传统和当时的内地书写现状...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香港与中国新文学史的书写
(一) “中国新文学史”命名略谈
(二) 关于50-70年代
(三) 新文学史在香港的书写概观
二、“客观”书写的文学史
(一) 去国家意识
1. 远离政治的“道”
2. “亲历”者的坚守
3. 尊重个体价值
(二) “去”主观意志
1. 以情入史
2. 感时论史
(三) 文学史的主观与客观
1. “文学”与“史”
2. 主、客观维度
三、书写“传统”的文学史
(一) 古典继承
1. 体悟式品评
2. “史记”笔法
(二) 大陆借鉴
1. 架构模式
2. 编排体例
(三) 文学史与教科书
1. 新文学史课程在港的设立
2. 教科书式文学史属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港南来文人的文学史论[J]. 胡传吉. 文学教育(上). 2015(09)
[2]文学史书写:从政治向审美的历史变迁[J]. 管才君. 泰山学院学报. 2015(02)
[3]论曹聚仁《文坛五十年》的戏剧书写[J]. 张军.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4(05)
[4]中文系的使命与情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台大、港中大的“文学教育”[J]. 陈平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5]重新发现文学的“历史”[J]. 李怡. 名作欣赏. 2013(31)
[6]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历史与现状[J]. 洪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07)
[7]唐弢与司马长风的鲁迅观之比较探析[J]. 石燕波. 华中人文论丛. 2012(01)
[8]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J]. 李怡.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2)
[9]纯文学观与新文学历史建构——以司马长风文学史书写为范例[J]. 胡希东,邱艳萍.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10]文学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J]. 甘浩,张健. 人文杂志. 2011(03)
博士论文
[1]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D]. 罗云锋.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文学思想[D]. 齐国动.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见证历史的个人书写[D]. 杜成煜.福建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0497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香港与中国新文学史的书写
(一) “中国新文学史”命名略谈
(二) 关于50-70年代
(三) 新文学史在香港的书写概观
二、“客观”书写的文学史
(一) 去国家意识
1. 远离政治的“道”
2. “亲历”者的坚守
3. 尊重个体价值
(二) “去”主观意志
1. 以情入史
2. 感时论史
(三) 文学史的主观与客观
1. “文学”与“史”
2. 主、客观维度
三、书写“传统”的文学史
(一) 古典继承
1. 体悟式品评
2. “史记”笔法
(二) 大陆借鉴
1. 架构模式
2. 编排体例
(三) 文学史与教科书
1. 新文学史课程在港的设立
2. 教科书式文学史属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港南来文人的文学史论[J]. 胡传吉. 文学教育(上). 2015(09)
[2]文学史书写:从政治向审美的历史变迁[J]. 管才君. 泰山学院学报. 2015(02)
[3]论曹聚仁《文坛五十年》的戏剧书写[J]. 张军.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4(05)
[4]中文系的使命与情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台大、港中大的“文学教育”[J]. 陈平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5]重新发现文学的“历史”[J]. 李怡. 名作欣赏. 2013(31)
[6]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历史与现状[J]. 洪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07)
[7]唐弢与司马长风的鲁迅观之比较探析[J]. 石燕波. 华中人文论丛. 2012(01)
[8]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J]. 李怡.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2)
[9]纯文学观与新文学历史建构——以司马长风文学史书写为范例[J]. 胡希东,邱艳萍.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10]文学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J]. 甘浩,张健. 人文杂志. 2011(03)
博士论文
[1]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D]. 罗云锋.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文学思想[D]. 齐国动.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见证历史的个人书写[D]. 杜成煜.福建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0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22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