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10:13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文人集团,他们的文学创作和集团活动对后世文人的思想、文学创作以及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竹林七贤本为七个出身、思想、个性都存在很大差异的历史人物,其自我形象经过后世文史作品的书写、逸闻轶事的流传,形成了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文化形象,这一组文化形象横向来看有放达不羁、企慕隐逸等标签化的特征,相应地也担任着名士、逸士及仙人等多重文化角色;纵向来看,其声名随时间发展有着不同的变化,并在各个历史时期承负不同的时代意义。影响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世家大族的认可、上层文士的塑造和时代风气、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此外竹林七贤还对后世文人集团范式和“竹”等文化符号有直接影响,至今见于古籍和方志的竹林七贤相关遗迹既是这种影响的物质遗存,同时也承载着精神记忆,为竹林七贤研究和相关纪念活动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竹林七贤研究现状
(一) 文献与文学研究
(二) 思想研究
(三) 文化研究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竹林七贤的相关历史事实和自我形象
第一节 “竹林七贤”的名称与竹林之游
第二节 竹林七贤的自我形象
一、阮籍至慎以全身
二、嵇康志隐以祸终
三、其他五人
第二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形成
第一节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初步形成
一、放达不羁
二、企慕隐逸
三、其他方面
第二节 竹林七贤声名变化情况
一、七贤事迹作为创作事典
二、评价竹林七贤的不同声音
第三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发展与丰富
第一节 竹林七贤文化角色的多样性
一、追求自然人生观
二、竹林七贤的多重角色
第二节 建构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世家大族的认可
二、上层文士的塑造
三、时代风气、审美观念等其他原因
第四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影响
第一节 文人集团范式影响
一、数字化标榜和“志趣相投”的标准
二、文人集会
第二节 文化符号与遗迹
一、文化符号
二、相关遗迹分布情况及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竹林七贤在唐代的传播与接受——从唐人所撰史书、类书及蒙书的角度[J]. 刘小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2]自然的第三种状态——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然及其艺术表达[J]. 高岭. 美术研究. 2012(03)
[3]论“竹林七贤”称号的动态生成过程[J]. 鲁红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阮籍晚年美学思想的转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 郑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04)
[5]曹魏河洛地区的竹林七贤与音乐[J]. 郭可悫.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6]王戎与魏晋玄学[J]. 王晓毅. 东岳论丛. 2011(12)
[7]“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J]. 刘强. 书屋. 2011(12)
[8]竹林七贤的几个基本问题[J]. 张应斌. 嘉应学院学报. 2011(09)
[9]论“竹林七贤”盛名之兴起[J]. 胡大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
[10]辉县竹林寺调查[J]. 程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魏晋南北朝墓葬人物图像与艺术转型[D]. 王江鹏.西安美术学院 2012
[2]正始文学研究[D]. 张勇.河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与魏晋画风[D]. 苏家.河北师范大学 2011
[2]魏晋南北朝墓室肖像画研究[D]. 张子阳.山西师范大学 2010
[3]嵇康的自然观[D]. 马文艳.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竹林七贤研究[D]. 苏雯.厦门大学 2009
[5]嵇康研究[D]. 王强.陕西师范大学 2008
[6]从钟会与竹林七贤的关系看司马氏对待士人的态度[D]. 赵蕖.福建师范大学 2006
[7]竹林七贤偶像的形成与发展[D]. 韩猛.南京师范大学 2004
[8]嵇康思想研究[D]. 李琼琼.湖南大学 2003
[9]论道教思想对嵇康的影响[D]. 蒋艳萍.湖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90706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竹林七贤研究现状
(一) 文献与文学研究
(二) 思想研究
(三) 文化研究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竹林七贤的相关历史事实和自我形象
第一节 “竹林七贤”的名称与竹林之游
第二节 竹林七贤的自我形象
一、阮籍至慎以全身
二、嵇康志隐以祸终
三、其他五人
第二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形成
第一节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初步形成
一、放达不羁
二、企慕隐逸
三、其他方面
第二节 竹林七贤声名变化情况
一、七贤事迹作为创作事典
二、评价竹林七贤的不同声音
第三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发展与丰富
第一节 竹林七贤文化角色的多样性
一、追求自然人生观
二、竹林七贤的多重角色
第二节 建构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世家大族的认可
二、上层文士的塑造
三、时代风气、审美观念等其他原因
第四章 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的影响
第一节 文人集团范式影响
一、数字化标榜和“志趣相投”的标准
二、文人集会
第二节 文化符号与遗迹
一、文化符号
二、相关遗迹分布情况及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竹林七贤在唐代的传播与接受——从唐人所撰史书、类书及蒙书的角度[J]. 刘小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2]自然的第三种状态——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然及其艺术表达[J]. 高岭. 美术研究. 2012(03)
[3]论“竹林七贤”称号的动态生成过程[J]. 鲁红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阮籍晚年美学思想的转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 郑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04)
[5]曹魏河洛地区的竹林七贤与音乐[J]. 郭可悫.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6]王戎与魏晋玄学[J]. 王晓毅. 东岳论丛. 2011(12)
[7]“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J]. 刘强. 书屋. 2011(12)
[8]竹林七贤的几个基本问题[J]. 张应斌. 嘉应学院学报. 2011(09)
[9]论“竹林七贤”盛名之兴起[J]. 胡大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
[10]辉县竹林寺调查[J]. 程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魏晋南北朝墓葬人物图像与艺术转型[D]. 王江鹏.西安美术学院 2012
[2]正始文学研究[D]. 张勇.河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与魏晋画风[D]. 苏家.河北师范大学 2011
[2]魏晋南北朝墓室肖像画研究[D]. 张子阳.山西师范大学 2010
[3]嵇康的自然观[D]. 马文艳.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竹林七贤研究[D]. 苏雯.厦门大学 2009
[5]嵇康研究[D]. 王强.陕西师范大学 2008
[6]从钟会与竹林七贤的关系看司马氏对待士人的态度[D]. 赵蕖.福建师范大学 2006
[7]竹林七贤偶像的形成与发展[D]. 韩猛.南京师范大学 2004
[8]嵇康思想研究[D]. 李琼琼.湖南大学 2003
[9]论道教思想对嵇康的影响[D]. 蒋艳萍.湖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90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9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