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艺学研究的“本土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1-12-16 22:53
中国文艺学研究的"本土化",指在文艺学研究中,重建与族群、传统、地域相关联的个性化的文艺学。从当代视域来看,要突出文艺学研究的中国立场,尤其是彰显当代中国一体多元的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特色;从古代视域来看,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与转换之间的关系,从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及理论中借鉴思想资源;从地方视域来看,要注意21世纪以来的"人类学转向"对文学研究的启发,认识到中国文艺学研究的"地方化",甚至"小地方化"的价值及意义。
【文章来源】:新疆社会科学. 2015,(03)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当代视域:国别与族群
二、古代视域:传统与转换
三、地方视域:人类学转向与“地方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八人谈)[J]. 冯黎明,张荣翼,唐铁惠,何锡章,樊星,胡亚敏,王兆鹏,李建中. 长江学术. 2006(03)
[2]中国文论:说什么与怎么说[J]. 李建中. 长江学术. 2006(01)
[3]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的两难处境[J]. 孟繁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05)
[4]汉语批评:从失语到重建(笔谈)[J]. 曹顺庆,李天道,支宇,张荣翼,邓时忠. 求索. 2001(04)
[5]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J]. 杜书瀛. 甘肃社会科学. 2000(02)
[6]出新何术得陈推?──1999古代文论保定年会随感[J]. 胡晓明. 文艺理论研究. 2000(02)
[7]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对话与整合[J]. 童庆炳. 文艺争鸣. 1998(01)
[8]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 曹顺庆,李思屈. 文艺研究. 1996(02)
[9]著名学者王元化、汤一介、沈善洪、陈方正四教授访谈录——反思文化、传统、寻觅精神资源[J]. 羊凡,林川. 学习与思考. 1995(02)
[10]论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J]. 王元化. 社会科学战线. 1983(04)
本文编号:3538957
【文章来源】:新疆社会科学. 2015,(03)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当代视域:国别与族群
二、古代视域:传统与转换
三、地方视域:人类学转向与“地方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八人谈)[J]. 冯黎明,张荣翼,唐铁惠,何锡章,樊星,胡亚敏,王兆鹏,李建中. 长江学术. 2006(03)
[2]中国文论:说什么与怎么说[J]. 李建中. 长江学术. 2006(01)
[3]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的两难处境[J]. 孟繁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05)
[4]汉语批评:从失语到重建(笔谈)[J]. 曹顺庆,李天道,支宇,张荣翼,邓时忠. 求索. 2001(04)
[5]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J]. 杜书瀛. 甘肃社会科学. 2000(02)
[6]出新何术得陈推?──1999古代文论保定年会随感[J]. 胡晓明. 文艺理论研究. 2000(02)
[7]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对话与整合[J]. 童庆炳. 文艺争鸣. 1998(01)
[8]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 曹顺庆,李思屈. 文艺研究. 1996(02)
[9]著名学者王元化、汤一介、沈善洪、陈方正四教授访谈录——反思文化、传统、寻觅精神资源[J]. 羊凡,林川. 学习与思考. 1995(02)
[10]论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J]. 王元化. 社会科学战线. 1983(04)
本文编号:3538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3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