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莹笔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08:45
宋代是笔记发展的繁荣时期,笔记著作风行一时。其中,《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是宋代著名诗僧文莹的笔记著作。作者文莹虽不被后世熟知,但他博览群书、儒释兼修、诗文兼擅,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文莹笔记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五代至宋初的人物轶事和诗文作品都有所辑录,价值颇高。本文以文莹的笔记著作《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笔记中所有材料按照内容进行分类,重新整合,对每一类材料进行归纳,列举典型予以解读,分析其说明的问题和体现的价值。并结合文莹的生平交游、诗歌创作分析其文学思想、创作主张、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对文莹笔记的史料价值进行整体说明,以期对全面认识文莹笔记有所帮助,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宋代、尤其是北宋前期的政治制度、历史典章制度、轶事轶闻和语言文学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和更为广阔的视野。全文共分为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对文莹的生平、活动地域、与士大夫的交游进行考察,对文莹笔记及诗词创作进行介绍,从而达到对文莹的全面了解。第二章对文莹笔记中所涉及的诗词作品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类。发掘其特点,发现其独特价值,把握他的文学思想。第三章对文莹笔记的撰写特点加以总结。主要概括为...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莹的生平交游及著述
1.1 文莹生平及交游情况
1.1.1 文莹生平
1.1.2 文莹与士大夫的交游
1.2 文莹的著述
1.2.1 诗歌创作
1.2.2 笔记著作
第二章 文莹笔记中的诗词品评
2.1 笔记中保存的诗词
2.2 笔记中的文学思想
第三章 文莹笔记的写作特色
3.1 广收博取、包罗万象的内容
3.1.1 对五代至宋初的人物形象的记载
3.1.2 对朝廷秘闻和鬼神怪异的记载
3.2 简明质朴和休闲戏谑并重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文莹笔记的价值
4.1 文学价值
4.2 社会政治制度史学价值
4.3 社会文化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文莹小说的历史遭遇和文学地位[J]. 汤江浩.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4(05)
[2]宋代诗僧文莹研究[J]. 成明明. 齐鲁学刊. 2014(03)
[3]从《湘山野录》看皇位之争对宋代书禁的影响[J]. 邢勇. 史学月刊. 2012(08)
[4]宋代文人的馆阁情结[J]. 成明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5]《玉壶清话》的成书过程和版本源流考论[J]. 余翠翠.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6]《玉壶清话》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补释[J]. 王恩建. 湖北社会科学. 2011(02)
[7]宋代文人与道士交往的方式与原因[J]. 张振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8]刘挚交游考[J]. 邢春江.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4)
[9]科举与宋代文人的期集[J]. 钱建状,王晓琦. 教育与考试. 2008(05)
[10]近年来宋代笔记研究述评[J]. 郑继猛.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4)
博士论文
[1]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 崔延平.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北宋文人郑獬研究[D]. 胡银元.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宋代轶事小说研究[D]. 王远征.暨南大学 2008
[3]从宋代笔记小说看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D]. 杨洪涛.曲阜师范大学 2006
[4]《湘山野录》研究[D]. 汪家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12157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莹的生平交游及著述
1.1 文莹生平及交游情况
1.1.1 文莹生平
1.1.2 文莹与士大夫的交游
1.2 文莹的著述
1.2.1 诗歌创作
1.2.2 笔记著作
第二章 文莹笔记中的诗词品评
2.1 笔记中保存的诗词
2.2 笔记中的文学思想
第三章 文莹笔记的写作特色
3.1 广收博取、包罗万象的内容
3.1.1 对五代至宋初的人物形象的记载
3.1.2 对朝廷秘闻和鬼神怪异的记载
3.2 简明质朴和休闲戏谑并重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文莹笔记的价值
4.1 文学价值
4.2 社会政治制度史学价值
4.3 社会文化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文莹小说的历史遭遇和文学地位[J]. 汤江浩.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4(05)
[2]宋代诗僧文莹研究[J]. 成明明. 齐鲁学刊. 2014(03)
[3]从《湘山野录》看皇位之争对宋代书禁的影响[J]. 邢勇. 史学月刊. 2012(08)
[4]宋代文人的馆阁情结[J]. 成明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5]《玉壶清话》的成书过程和版本源流考论[J]. 余翠翠.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6]《玉壶清话》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补释[J]. 王恩建. 湖北社会科学. 2011(02)
[7]宋代文人与道士交往的方式与原因[J]. 张振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8]刘挚交游考[J]. 邢春江.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4)
[9]科举与宋代文人的期集[J]. 钱建状,王晓琦. 教育与考试. 2008(05)
[10]近年来宋代笔记研究述评[J]. 郑继猛.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4)
博士论文
[1]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 崔延平.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北宋文人郑獬研究[D]. 胡银元.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宋代轶事小说研究[D]. 王远征.暨南大学 2008
[3]从宋代笔记小说看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D]. 杨洪涛.曲阜师范大学 2006
[4]《湘山野录》研究[D]. 汪家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12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1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