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化特质与审美表达-“80后”写作的多维透视

发布时间:2022-02-14 22:28
  “80后”写作以代际被命名,以群体的姿态进军文坛,以“青春”的名义,举起“反叛”的大旗,建构自己的“童话世界”;在物化时代下选择与商业尽情的狂欢,标榜“娱乐至上”,接受市场的改造;用极致化的解构方式宣告与现代性的彻底决裂,打破“文以载道”的历史积淀,转而走向更深度的“浅薄”,“80后”写作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具有多重文化特质的文学迷宫,不仅如此,“80后”写作还用细腻婉约的笔触表达青春期的躁动,以“青春”和“陌生”为关键词,展现了青春的忧伤之美和艺术的陌生之美,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具有多重审美意蕴的文学世界,传达出他们对于青春和文学的独特理解。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80后”写作背景及命名
    第一节 双重语境下的“萌芽”
        一、时代氛围
        二、文学契机
    第二节 命名的“焦虑”
        一、代际命名
        二、文学命名
第二章 “80后”写作文化特质的多元表征
    第一节 以“青春”之名,起“反叛”之意
        一、“离经叛道”的青年
        二、编织“青春的童话”
        三、放逐后的“皈依”
    第二节 物化时代下的文学狂欢
        一、众生喧哗的“名利场”
        二、“娱乐至上”的文学想象
        三、传媒与文学的“暖昧痴缠”
    第三节 极致化的解构“宣言”
        一、冲破“主体”的牢笼
        二、与“根”的决裂
        三、向着“浅薄”前进
第三章 “80后”写作审美意蕴的多重表达
    第一节 “青春”的忧伤之美
        一、诗意悲凄的主题
        二、成长的伤痛体验
    第二节 艺术的“陌生”之美
        一、多样化的语言实践
        二、杂糅的艺术技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70后”、“80后”作家评析[J]. 于文秀.  文艺研究. 2014(02)
[2]“80后”文学文本的语言特色[J]. 朱爱莲.  中州学刊. 2012(04)
[3]试析“80后”文学文本类型化的创作特色[J]. 朱爱莲.  前沿. 2012(06)
[4]80后文学的后现代风格[J]. 王文捷.  南方文坛. 2011(06)
[5]“80后”文学与网络的双向互动[J]. 江冰.  文艺争鸣. 2011(16)
[6]无主题变奏曲——“80后”作家群创作谈[J]. 袁甲.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10)
[7]透明的忧伤——“80后”文学的青春书写[J]. 李玉荣.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02)
[8]永远的青春 永远的梦——从张悦然小说看中国80后文学创作之路向[J]. 房伟.  理论学刊. 2011(03)
[9]后现代维度的“80后”文学[J]. 张英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10]论“80后小说”主题的变化[J]. 刘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6)



本文编号:3625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25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