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尚书》德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16:23
  本文以可信的今文《尚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德治产生的思想渊源,德治思想的内容以及德治思想对先秦儒家的影响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尚书》的德治思想。夏商周三代中夏朝信天,天含有自然之意,但也出现了上帝概念的字样,商朝以“帝”为主,但是也不排除天的概念,天含有主宰之意。到了周朝,则以天为主要概念,但是接纳了商代的宗教传统,把上帝也纳入到天神的范畴之中,此时天已经发展到含有义理之意。夏商周三代的天命观从“我生而有命”的命定论发展到“以德配天”的命正论,在其天命观不断演变的过程里,“德”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字眼,它一以贯之于三代天命观的发展变化之中,德与天命的不可分割使得天命观的探讨成为研究德治理论思想基础之一。《尚书》中的人性大多承接上天而来,义理之天本源于善,赋予人性当然也是善的。因而《尚书》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性善的思想,三代统治者也一直对人性抱有可塑可教的积极态度,既然人性本善,就可以后天塑造,返善复始,因而德治思想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行。人性可塑因此成为《尚书》中统治者提倡德治的思想基础之一。《尚书》德治内容包括修九德、修三德和修先人之德的修己,任用贤人和敬德保民的安人,蕴含于孝友之心、敬...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尚书》德治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尚书》中的天命观
        一、天
        二、命
    第二节《尚书》中的人性论
        一、“性”与人性之涵义
        二、《尚书》中的人之性
第二章 《尚书》的德治内容
    第一节 德的内涵
        一、德的概念
        二、《尚书》中德的主要内涵
    第二节 德治的内在修养
        一、孝友之德
        二、恭敬之德
        三、诚信之德
        四、中正之德
    第三节 德治的外部教化
        一、礼乐之教
        二、刑罚之教
第三章 《尚书》德治思想对先秦儒家的影响
    第一节 孔子的德治思想——仁礼并举
    第二节 孟子的德治思想——深化仁心
    第三节 荀子的德治思想——极度隆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尚书》中的“德”及其“德治”命题摭谈[J]. 马士远.  道德与文明. 2008(05)
[2]《尚书》中的道德观[J]. 陶岩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04)
[3]论《尚书》“德”范畴的形上义蕴——兼论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三个基本环节[J]. 孙熙国,肖雁.  哲学研究. 2006(12)
[4]论《尚书》中的“德政”范式[J]. 梁凤荣.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5]《尚书》的德治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J]. 毕天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由《尚书》看周代以前德治思想的演变[J]. 董国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7]《尚书》“德治”探微[J]. 姜大仁.  贵州社会科学. 2002(02)
[8]浅析《尚书》中的“德政”[J]. 陈雪云.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1)
[9]《尚书》德治思想原论[J]. 张幼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0(04)
[10]《尚书》的德治思想[J]. 张希平.  晋阳学刊. 1999(06)



本文编号:3626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26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