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作家对《白蛇传》传说的文本借用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5 21:32
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同时也是一个以“秩序—混沌”原型为核心的文化文本,记录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状态与周围世界最基本的感知与理解,故而能够激发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共鸣性理解。华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作为民间传说的《白蛇传》与作为文学作品的《白蛇传》之间的互文关系,即在“借”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并行与比对三种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对既有传说的“用”,从而实现了既有传说与当下作品之间的相互启发与相互建构。因此,文本借用这一特殊的创作手法,打破了学术界以往基于“源流一影响”模式而建立的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的考据式关系,肯定了既有民间文学在作品叙事与意义生成过程中的建构性作用。“白蛇传”作品因古老传说的存在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张力,并能以更富文学性的方式展现出作家的人文关怀、精神高度与灵魂独语;同时,《白蛇传》传说也在文学作品所构筑的特定叙事空间中具有了对当下世界人生的适应力、感知力与书写力。因此,文本借用寻找到了经典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两个不同叙事情境中的交汇点,从而使《白蛇传》能够在当代社会中继续承担作为经典所应有的对世界与人生的审视、观照、拷问与提升。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现有研究情况概述
本论文的研究新意与价值
第一章 文本借用与华文作家笔下的“白蛇传”作品
第一节 文本借用的基本内涵
一、概念的引入:互文、文化翻译与文本重述
二、文本借用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文本借用与共鸣性理解的基点
一、《白蛇传》传说中的“秩序—混沌”原型
二、“白蛇传”作品对“秩序—混沌”原型的衍生与转换
第三节 文本借用的特征与合法性
一、文本借用的特征以及与传统润色式改写的区别
二、文本借用的合法性
第二章 华文作家对《白蛇传》传说的三种文本借用方式
第一节 《白蛇传》传说作为作品叙事的隐喻性互文本
一、《雷峰塔》中的幽禁隐喻
二、《白蛇》中的同性恋隐喻
三、《人间》中的群体迫害隐喻
四、《白蛇新传》中的“高贵的野蛮人”隐喻
五、《雷峰塔》(诗剧)中的“替罪羊”隐喻
第二节 《白蛇传》传说作为作品叙事的并行性互文本
一、不同叙事层级下的《白蛇传》:以《人间》的叙事分层为例
二、不同叙事线索下的《白蛇传》:以《蛇缠》的元小说叙事为例
三、不同叙事知悉下的《白蛇传》:以《白蛇》的分享秘密叙事为例
第三节 《白蛇传》传说作为作品叙事的比对性互文本
一、《青蛇》中的“勾引”故事
二、《许士林的独白》中的溯源情结
三、《蛇》中的俗世故事
四、《水幽》中的他者境遇问题
第三章 文本借用对《白蛇传》经典地位的影响
第一节 《白蛇传》传说面临的两极化生存困境
一、《白蛇传》传说活态传承环境的消亡
二、《白蛇传》传说在消费语境中的被恶搞
第二节 “白蛇传”作品的传播与《白蛇传》传说的活性传承
一、“白蛇传”作品对《白蛇传》传说重要主题的再赋值
二、文本借用赋予“白蛇传”作品的共鸣性理解
三、文本借用赋予《白蛇传》传说的传承活性
第三节 文本借用对《白蛇传》经典作用与价值的影响
一、《白蛇传》经典作用的转换
二、《白蛇传》经典价值的恒定性
结语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话语张力与经典改编中的互文指涉——以《白蛇》中的女同性恋书写为例[J]. 姚敏娇. 当代文坛. 2013(02)
[2]完全的艺术真理观:艺术人类学的核心理念[J]. 郑元者. 文艺研究. 2007(10)
[3]当代写作中的少年叙述[J]. 杨俊蕾. 文艺研究. 2006(11)
[4]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J]. 郑元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5]模仿欲望诠释 探源求真解读——勒内·吉拉尔对文学的人类学批评[J]. 冯寿农.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4)
[6]“本土化的现代性追求:中国艺术人类学导论”述要[J]. 郑元者. 文艺研究. 2004(04)
[7]中国小说与民间文学关系[J]. 李福清. 民族艺术. 1999(04)
本文编号:3627303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现有研究情况概述
本论文的研究新意与价值
第一章 文本借用与华文作家笔下的“白蛇传”作品
第一节 文本借用的基本内涵
一、概念的引入:互文、文化翻译与文本重述
二、文本借用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文本借用与共鸣性理解的基点
一、《白蛇传》传说中的“秩序—混沌”原型
二、“白蛇传”作品对“秩序—混沌”原型的衍生与转换
第三节 文本借用的特征与合法性
一、文本借用的特征以及与传统润色式改写的区别
二、文本借用的合法性
第二章 华文作家对《白蛇传》传说的三种文本借用方式
第一节 《白蛇传》传说作为作品叙事的隐喻性互文本
一、《雷峰塔》中的幽禁隐喻
二、《白蛇》中的同性恋隐喻
三、《人间》中的群体迫害隐喻
四、《白蛇新传》中的“高贵的野蛮人”隐喻
五、《雷峰塔》(诗剧)中的“替罪羊”隐喻
第二节 《白蛇传》传说作为作品叙事的并行性互文本
一、不同叙事层级下的《白蛇传》:以《人间》的叙事分层为例
二、不同叙事线索下的《白蛇传》:以《蛇缠》的元小说叙事为例
三、不同叙事知悉下的《白蛇传》:以《白蛇》的分享秘密叙事为例
第三节 《白蛇传》传说作为作品叙事的比对性互文本
一、《青蛇》中的“勾引”故事
二、《许士林的独白》中的溯源情结
三、《蛇》中的俗世故事
四、《水幽》中的他者境遇问题
第三章 文本借用对《白蛇传》经典地位的影响
第一节 《白蛇传》传说面临的两极化生存困境
一、《白蛇传》传说活态传承环境的消亡
二、《白蛇传》传说在消费语境中的被恶搞
第二节 “白蛇传”作品的传播与《白蛇传》传说的活性传承
一、“白蛇传”作品对《白蛇传》传说重要主题的再赋值
二、文本借用赋予“白蛇传”作品的共鸣性理解
三、文本借用赋予《白蛇传》传说的传承活性
第三节 文本借用对《白蛇传》经典作用与价值的影响
一、《白蛇传》经典作用的转换
二、《白蛇传》经典价值的恒定性
结语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话语张力与经典改编中的互文指涉——以《白蛇》中的女同性恋书写为例[J]. 姚敏娇. 当代文坛. 2013(02)
[2]完全的艺术真理观:艺术人类学的核心理念[J]. 郑元者. 文艺研究. 2007(10)
[3]当代写作中的少年叙述[J]. 杨俊蕾. 文艺研究. 2006(11)
[4]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J]. 郑元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5]模仿欲望诠释 探源求真解读——勒内·吉拉尔对文学的人类学批评[J]. 冯寿农.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4)
[6]“本土化的现代性追求:中国艺术人类学导论”述要[J]. 郑元者. 文艺研究. 2004(04)
[7]中国小说与民间文学关系[J]. 李福清. 民族艺术. 1999(04)
本文编号:3627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2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