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法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2-12-06 01:52
中国与法国在历史上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尤其是近代以来,在两国的互文交往中,法国对中国现代性的文化、科技、思想、学术等产生了普遍而深入的影响,法国元素由此而长时期地介入中国文学的表达,逐渐建构起了丰富而独立的“法国形象”,这也成为本文论题研究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在欧洲战场上受到法西斯的侵略,短时期内丧失了国家主权,和中国结为战时的盟军战友,相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敌人使得两国之间在情感和想象上有了更深入的交叉共融,中国抗战文学也对两国之间的战时关系作了表述,对战中的法国进行了详致而深入的文学表达,由此而建构出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法国形象。本文即围绕此论题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阐释和研究。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立足于论题的比较文学学科类属的考虑,集中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进行了阐释和论述。重点探讨了论题涉及到的关键术语“形象”和“法国形象”,对前者从词源学上进行了理论辨析和意义考证,对后者则着重对“法国形象”内涵的生成和衍变进行历时性的梳理。 第二部分基于历史语境对“形象”生成的重要意义,简要地对中法历史、文化与文学交流、特别是二战时期两国之间的互文关系作以说明和...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比较文学形象学概论
1.1 “形象”
1.2 “法国形象”
2 中、法两国历史语境观照
2.1 二战以前的中法关系及历史
2.2 中法文化及文学交流
2.3 二战时期的中法关系
3 抗战文学中的“法国”表达
3.1 抗战文学中的外国人形象群像
3.2 浪漫、自由、文明的“法兰西”想象
3.3 惺惺相惜的弱者盟友
3.4 “法奸”揭露与英雄追寻
4 中国抗战文学中“法国篇章”的个体诉求
4.1 艾青诗歌中的“法国”哀吟
4.2 巴金笔下的法国形象
5 抗战文学中法国形象的表现特征
5.1 与美国、俄国形象比较:镜头少、角色小
5.2 与德国、日本形象比较:色彩单调、画面平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比较文学形象学本土化二题[J]. 尹德翔. 求索. 2009(03)
[2]比较文学形象学[J]. 狄泽林克,方维规. 中国比较文学. 2007(03)
[3]关于形象学的若干思考 读《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有感[J]. 方维规. 博览群书. 2007(03)
[4]抗战时期法国对于废除中法不平等条约的态度[J]. 葛夫平. 抗日战争研究. 2003(03)
[5]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J]. 孟华. 中国比较文学. 2000(04)
[6]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几点思考[J].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7]法国文化与中国现代留法作家[J]. 刘亚莉.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9(01)
本文编号:3710810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比较文学形象学概论
1.1 “形象”
1.2 “法国形象”
2 中、法两国历史语境观照
2.1 二战以前的中法关系及历史
2.2 中法文化及文学交流
2.3 二战时期的中法关系
3 抗战文学中的“法国”表达
3.1 抗战文学中的外国人形象群像
3.2 浪漫、自由、文明的“法兰西”想象
3.3 惺惺相惜的弱者盟友
3.4 “法奸”揭露与英雄追寻
4 中国抗战文学中“法国篇章”的个体诉求
4.1 艾青诗歌中的“法国”哀吟
4.2 巴金笔下的法国形象
5 抗战文学中法国形象的表现特征
5.1 与美国、俄国形象比较:镜头少、角色小
5.2 与德国、日本形象比较:色彩单调、画面平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比较文学形象学本土化二题[J]. 尹德翔. 求索. 2009(03)
[2]比较文学形象学[J]. 狄泽林克,方维规. 中国比较文学. 2007(03)
[3]关于形象学的若干思考 读《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有感[J]. 方维规. 博览群书. 2007(03)
[4]抗战时期法国对于废除中法不平等条约的态度[J]. 葛夫平. 抗日战争研究. 2003(03)
[5]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J]. 孟华. 中国比较文学. 2000(04)
[6]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几点思考[J].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7]法国文化与中国现代留法作家[J]. 刘亚莉.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9(01)
本文编号:3710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71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