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熙载《艺概》的文学接受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23 21:43
刘熙载的《艺概》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涉及的文学接受思想的研究价值尚未受到学界的重视。刘熙载《艺概》的文学接受思想虽未自成体系,却能够折射出中国古代文论中文学接受理论的基本面貌。本文参照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体系,力图对《艺概》中散落的文学接受思想进行梳理,指出《艺概》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尚真”、“尚正”、“崇心”的文学观,这三种文学观进而影响了《艺概》所涉及的文学接受方式——偏重功利的“诗品出于人品”的文学接受方式和偏重审美的“摹仿”的接受方式。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儒释道对刘熙载《艺概》文学接受思想的影响
二、刘熙载《艺概》涉及的两种文学接受方式
三、刘熙载《艺概》文学接受思想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好借禅机悟“文诀”——佛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观的影响浸润[J]. 詹志和. 文学评论. 2006(01)
[2]从《艺概》看古代文论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化[J]. 李清良. 文学评论. 2003(01)
[3]中国古代的文艺本体论[J]. 蔡锺翔. 文艺理论研究. 2001(01)
[4]由刘熙载引出的若干思考──《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前言[J]. 董运庭.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5]文脉、意脉与语篇阐释——Halliday与刘熙载篇章理论之比较研究[J]. 傅勇林.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01)
[6]刘熙载《艺概》的修辞论(下)[J]. 宗廷虎.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7]刘熙载《艺概》的修辞论(上)[J]. 宗廷虎.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8]“诗无达诂”与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关系[J]. 孙立. 学术研究. 1993(01)
[9]刘熙载的艺术发展论[J]. 董运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1)
[10]“诗品出于人品”——刘熙载的艺术主体论[J]. 董运庭.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8(04)
本文编号:3725472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儒释道对刘熙载《艺概》文学接受思想的影响
二、刘熙载《艺概》涉及的两种文学接受方式
三、刘熙载《艺概》文学接受思想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好借禅机悟“文诀”——佛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观的影响浸润[J]. 詹志和. 文学评论. 2006(01)
[2]从《艺概》看古代文论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化[J]. 李清良. 文学评论. 2003(01)
[3]中国古代的文艺本体论[J]. 蔡锺翔. 文艺理论研究. 2001(01)
[4]由刘熙载引出的若干思考──《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前言[J]. 董运庭.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5]文脉、意脉与语篇阐释——Halliday与刘熙载篇章理论之比较研究[J]. 傅勇林.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01)
[6]刘熙载《艺概》的修辞论(下)[J]. 宗廷虎.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7]刘熙载《艺概》的修辞论(上)[J]. 宗廷虎.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8]“诗无达诂”与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关系[J]. 孙立. 学术研究. 1993(01)
[9]刘熙载的艺术发展论[J]. 董运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1)
[10]“诗品出于人品”——刘熙载的艺术主体论[J]. 董运庭.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88(04)
本文编号:3725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72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