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认知角度谈《诗经》词汇翻译

发布时间:2017-07-13 18:24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角度谈《诗经》词汇翻译


  更多相关文章: 诗经 词汇 认知


【摘要】: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诗经》词汇的英译进行研究。在翻译行为中,翻译主体的认知既是翻译成为可能的前提,同时也造成翻译的限制。本文做了大量语料采集工作,选取有代表性的译例,也运用统计归纳的方法对高频出现的词汇进行图表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本文主要谈了四方面的问题:其一,结合认知范畴,谈《诗经》中意义不确定的名物词汇的翻译。其二,结合意象图式,谈对诗歌整体画面、意境呈现起到关键作用的词汇的翻译。其三,结合象似性,从拟象象似角度谈《诗经》中AB式叠字构词法所构之词的翻译,从隐喻象似角度谈三种隐喻件词汇的翻译。其四,结合关联理论谈词汇文化内涵的保留。 第一章分两节,第一节分三种情况讨论了词汇属性被选择凸显译出的倾向性,要遵循的原则是属性的选择译出是为了诗歌韵味更好地传达。第二节讨论了,词汇属性被选择译出的倾向性不仅要看不同的翻译需求,还受制于翻译主体所属的不同文化语境,因为认知范畴本身就是被组织进整体文化背景中的。 第二章分三节,分别探讨了诗歌蕴含的意象图式与诗歌呈现的画面感、动态和静态、焦点注意所在之间的紧密关系,其中关键词汇的翻译问题。以意象图式分析诗歌,且在翻译中保留原诗的意象图式,有助于翻译的传神。 第三章从象似性角度谈词汇翻译,从拟象象似角度讨论AB式叠字构词法所构词汇之翻译,从隐喻象似角度讨论三种隐喻词汇的各自处理方法,自然隐喻、象征隐喻、原型隐喻的隐喻含义不断加深增大翻译难度,翻译主体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四章借关联理论探讨了《诗经》中的称谓和虚拟文化概念两类文化词的翻译。文化认知是一个有纵深度,多维度的问题,文化蕴含需要翻译主体将自己代入作者的文化语境方能在译作中保留。 本文的结论是,不管针对怎样的词汇翻译问题,翻译主体时刻以主观认知体会诗意,根据客观需要或是受到主观认知影响对词汇多层次的属性作出不同的倾向性选择凸显译出,翻译主体的认知要深入原文本的文化语境,同时也受制于自身的文化语境。
【关键词】:诗经 词汇 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3
  • 第一章 从认知范畴谈词汇属性翻译之倾向性13-27
  • 第一节 词汇属性之翻译在不同层面的倾向性15-19
  • 第二节 语境对词汇属性之翻译倾向性的限制19-27
  • 第二章 诗歌意象图式在翻译中的移植27-42
  • 第一节 意象图式与诗歌画面呈现28-33
  • 第二节 意象图式的动与静33-37
  • 第三节 意象图式的“图形”与“背景”37-42
  • 第三章 从象似性谈词汇含义翻译42-55
  • 第一节 拟象象似——谈AB式叠字构词法42-45
  • 第二节 隐喻象似——谈三种隐喻词汇45-55
  • 第四章 对词汇文化内涵的认知55-65
  • 第一节 称谓词汇56-60
  • 第二节 虚拟文化概念词汇60-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69
  • 后记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龙敏;;“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两译本评析[J];惠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杨俊峰;;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3 刘毓庆;《诗经》鸟类兴象与上古鸟占巫术[J];文艺研究;2001年03期

4 李玉良;王宏印;;《诗经》英译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反思[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储兆文;;论《诗经》雅颂的天人观[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耿庆华;;大连环上的耀眼环节——从现代隐喻理论看《诗经》中的兴[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537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37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