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王国》翻译报告
本文关键词:《蓝花王国》翻译报告
【摘要】:本报告是作者在翻译美国著名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Frances Hodgson Burnett(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所著The Land of the Blue Flower(《蓝花王国》)的实践基础上完成。该短篇小说由外研社提供,本文作者在严复“信、达、雅”的指导下完成了该小说的翻译。本报告以严复的“信、达、雅”为理论依据,,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本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翻译任务,包括项目描述及翻译要求;第二章概述了原著的相关内容,包括作者简介,故事概要,写作特点分析等;第三章总结了翻译过程,同时对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进行了阐释;第四章探讨了如何在翻译实践中综合运用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在这一章节,作者从词汇、句法、语篇、修辞等方面,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展示了译者如何使译本忠于原作、忠于读者、忠于文学性;最后一章作者总结了完成此次翻译任务后的收获以及译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儿童文学 文学翻译 “信 达 雅”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6-7
- 摘要7-8
- Contents8-10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10-11
- 1.1 Project Description10
- 1.2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10-11
- Chapter Two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11-14
- 2.1 The Writer11
- 2.2 The Plot11-12
- 2.3 The Stylistic Features12-14
- 2.3.1 Scenery Description12-13
- 2.3.2 Figurative Expression13
- 2.3.3 Optimistic Tone13-14
- Chapter Three Process Description14-18
-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14-15
- 3.2 Translation Process15
- 3.3 Yan Fu’s Translation Theory of “Xin-Da-Ya”15-18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18-37
- 4.1 Achievement of Xin18-21
- 4.1.1 At the Lexical Level18-20
- 4.1.2 At the Sentential Level20-21
- 4.2 Achievement of Da21-27
- 4.2.1 At the Lexical Level21-22
- 4.2.2 At the Sentential Level22-26
- 4.2.2.1 Long Sentences into Short Sentences22-24
- 4.2.2.2 Passive Voice into Active Voice24-25
- 4.2.2.3 Negation into Affirmation25-26
- 4.2.3 At the Textual Level26-27
- 4.3 Achievement of Ya27-37
- 4.3.1 At the Lexical Level28-32
- 4.3.1.1 Erhua28-29
- 4.3.1.2 Reduplicated Word29-30
- 4.3.1.3 Onomatopoeia30-31
- 4.3.1.4 Modal Particle31-32
- 4.3.2 At the Rhetorical Level32-37
- 4.3.2.1 Simile32-33
- 4.3.2.2 Metaphor33-34
- 4.3.2.3 Personification34-35
- 4.3.2.4 Hyperbole35-3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37-38
- Reference38-39
- Appendix A39-57
- Appendix B57-71
- Acknowledgements71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活雄;;从日本漫画的港日版本比较研究考察文化杂种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郭重哲;;韩国口笔译市场及其演进(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Jan Nattier;;善男子与善女人——探究两个著名佛教术语的基础(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左戈番;;早期佛教汉译——论安世高的翻译(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6 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曾东京;苏珊;;论翻译学词典的附录[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顾锋;;浅谈翻译公司的译员观[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译?——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慧林;;理雅各之“道”与艾略特之“言”:语言理解中的文化互释[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6 鄢佳;布尔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的译者葛浩文翻译惯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刘宝才;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鑫;译者主体性与关照读者接受之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2 陈洁;论翻译中三维伦理模式的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卢君;从对话角度看译者主体性[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楠芳;《湖南是我家》翻译实践报告[D];中南大学;2013年
5 王高鹏;[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倪月梅;张经浩《爱玛》复译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刘昊;解构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探究[D];外交学院;2011年
8 曾婷;从暗淡无光到光彩熠熠[D];西华大学;2013年
9 邵震;《圣诞船难》翻译报告[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10 胡靓;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批判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559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5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