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认知的“形式知觉模式”与“期待视野”
本文关键词:文学认知的“形式知觉模式”与“期待视野”
【摘要】:文学认知美学的"形式知觉模式"和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指人在进行审美活动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存在着的某种"图式"或"前结构",这种先验的"图式"或"前结构"决定着审美活动的发生与取向。文学认知中的"形式知觉模式"和"期待视野"会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迁而发展变化,现代美学对审美认知的先期条件的研究越来越细化,我们期待这方面的研究能对文学认知的成因给予更为合理的解释。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认知 形式知觉模式 期待视野
【基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研项目“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研究”(14NMZ009)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认知美学在文艺学中的应用”(NMD1244)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文学认知的“形式知觉模式”指的是人在进行审美活动之前,认知结构中与特定的客观形式信息相对应、与特定情感倾向相联系的较稳定的神经元活动方式[1](P104)。当事物外形同主体的知觉模式相契合时,就可以引发美感。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又译“期待视界”)指的是在文学阅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江;;寻找期待视野——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J];电影评介;1992年12期
2 温斌;;试论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J];阴山学刊;1993年03期
3 赵娟丽;;读者创新期待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翻译[J];语文学刊;2013年12期
4 艾筑生;;卢惠龙的小说:期待视野中的嬗变[J];山花;1989年05期
5 符有明;;读者的期待视野[J];写作;2001年10期
6 仇蓓玲,陈桦;读者期待视野与译者翻译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徐永泉;论少年小说与少年读者的期待视野[J];唐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山郁兰;接受之维的期待视野[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张金凤;;期待视野与文学作品重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陈琪;;期待视野与翻译策略选择[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鞠贵芹;;阅读“期待视野”的形成分析及教学对策[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静;丰富期待视野 提高阅读兴趣[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巫慧;“狗尾”难“续貂”[N];文艺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明明;“90后”大学生的职业期待视野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2 欧阳妮;儿童期待视野下的童话翻译简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敏;期待视野理论的拓展与文学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4 张伟英;从期待视野视角看《格列佛游记》的两个中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柯晓岚;论作者的文学创作期待视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晓茵;论接受美学中的类型视野[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金凤;期待视野与文学作品重译[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胡君;儿童期待视野的扩展与当今儿童文学翻译[D];中南大学;2009年
9 肖艳波;从读者期待视野看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任妍;从期待视野看《红字》的两个中文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8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5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