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互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通感在互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互动艺术作品的信息传递和人们对信息的感知体验已不再只局限于视觉上的传达和接收,而要尽可能更多的集中人的多种感觉信息,以便于更大化的激发受众的情感。通感不仅是我们五感之间的沟通也是情感之间的沟通,互动艺术应该在充分打开我们官能的基础上更多的打动我们情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个别案例的分析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最后将这些所要用到的信息与自己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得出的观点相结合。 从通感相关知识谈起,得出通感不仅是文学上的一种修辞同时我们的生活和艺术教育及创作中通感这种现象和它的运用也是普遍存在的。 论文对触觉进行重点论述,互动艺术是通过受众参与来完成作品,而完成作品不是终极目标,应该让受众在触碰作品以及人的时候有所触动,,因触而感,由感而触情。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个由物理—生理—心理的逐渐升华的过程(感觉生成情感);随着社会人工化的高度发展,其中必然会产生人造情感,互动装置艺术也会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工情感双向共存,用虚拟世界中表达出的情感来影响现实世界的情感。 五感的相互沟通要作用于身体之上,互动艺术需要观者的身体介入完成作品,因而论文从身体感知出发,首先身体是一个自然性的生命互动体,与互动艺术的交互有原理上的对应;其次它是一个社会体同时也是一个叙事体,借用我们的身体来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社会信息,我们同时也在利用我们的身体表达我们的观念。 最后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将互动艺术与巫术进行结合,因有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于是引出巫术与互动装置艺术在精神方面有对应的关系,以及通过对死藤水的阐述假想互动艺术可以利用植物这种强大的药理作用,产生一种全新的意识交替方式。 通感是五感之间的互相感通,从五感之间的互通为出发点,无感不通,这里的感我们可以理解为感觉和情感,以身体为媒介去感知,他们共同参与和互相运用能够丰富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内涵同时也能让受众更投入的完成作品,对巫术的关联和猜想也罢,都是在说明通感对互动装置艺术的滋养。
【关键词】:通感 触觉 情感 身体 巫术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0
- 第二章 通感相关理论10-14
- 2.1 通感10-11
- 2.2 通感的心理学研究11-12
- 2.3 通感的类型12-13
- 2.4 通感的现代延伸13-14
- 第三章 由触而通情14-21
- 3.1 感觉14-16
- 3.1.1 感觉的分类15-16
- 3.2 触觉16-20
- 3.2.1 触觉的特点17
- 3.2.2 触觉的功能17-19
- 3.2.3 触觉艺术19-20
- 3.3 感觉的退化20-21
- 第四章 由感生情21-26
- 4.1 感觉与情感21-22
- 4.2 审美情感22-23
- 4.3 互动让设计更“有情”23-24
- 4.4 人工情感24-26
- 第五章 身体感知26-31
- 5.1 身与心—身体的交互26-28
- 5.2 生命体与互动28-29
- 5.3 身份29-31
- 第六章 巫术与互动装置艺术的关联31-35
- 6.1 艺术与巫术31
- 6.2 巫术与互动装置艺术31-33
- 6.4 巫术与科技33
- 6.5 死藤水以及对其猜想33-35
- 结论35-38
- 参考文献38-39
- 致谢39-40
- 附:作品册40-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永雄;;新媒介文化影响下的图像霸权症候与自我认同的变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易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传播困境与消解[J];编辑之友;2014年02期
3 朱江勇;;“舞台互动”:旅游表演学视域下的旅游展演空间[J];旅游论坛;2014年02期
4 汤筠冰;;美国城市公共屏幕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李燕;;关于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14年10期
6 周晓莉;梁刚;;论网络时代“萌文化”的视觉化传播问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曹亚峰;;受众需求与体验经济:双重视阈下手机电视发展策略探析[J];编辑之友;2014年07期
8 宿子顺;;信息产品中功能性动画的交互设计原理研究[J];包装工程;2014年18期
9 丁诗瑶;顾平;;“陌生世界”情境下的女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4年18期
10 郭丽萍;;微博的图像化倾向及其反思[J];传媒观察;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胜泽;;破碎的逻各斯——视觉图形设计的“碎片化”现象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2 严亚;;想象与奇观:城市视觉建构的文本转换[A];全球本土化背景下的中国传播能力建设——第五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获奖论文集[C];2014年
3 林少雄;;视觉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质及发展[A];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刘芳;;论身体热现象下的体育消费行为[A];2013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勤;明刊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一波;电影中的暴力:形式与功能[D];南开大学;2013年
3 胡小妹;信息可视化设计与公共行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4 刘晋晋;图像与符号[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5 袁丹;基于信息诉求的身体语言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6 刘景福;西方新媒体里的中国电影形象研究(2002-2011)[D];厦门大学;2014年
7 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王卓然;表现与观看:郭熙《早春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濮波;空间表演:全球化时代舞台图形转换和空间剧场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朱晓兰;“凝视”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柳莹;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产及其话语重构[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修旭;文化创意产业的视塑机能[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3 乐凤;体验质感—现代书籍质感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4 田亦洲;中国电影奇观理论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
5 刘真;创意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信息传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6 冯文涛;文学图像化现象试析[D];西藏民族学院;2013年
7 朱荧荧;198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摄影[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8 李\~;论阴阳哲学与太极思维在视觉语言中的体现[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9 韩照丹;视觉文化视野下的云南女性艺术家的生存态势与艺术语言解读[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10 杨雪;《BUTTON BOX》互动包装设计体验报告[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599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99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