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麦田里的守望者》风格的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20:00

  本文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麦田里的守望者》风格的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文体学 图形背景理论 麦田里的守望者 风格 翻译


【摘要】:认知文体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最早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综合了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体学。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研究方法可供选择的理论,,为解析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图形背景理论,在本文中简称FG理论,是认知文体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美国战后文学经典,在译界被学者不断地从翻译规范,翻译策略等角度加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该作品文体风格的研究尚显不足,尤其目前坊间成果无法解释汉语翻译与原作在文体风格方面的相似性。鉴于此,为了揭示文体风格的翻译特点,本文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对文学语篇进行图形背景分析的框架,它包含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如图形背景的确认,图形背景的理解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原文和译文的风格,研究两位译者是如何从字词,句法,修辞等方面用图形背景理论来体现原文风格,与原文又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用图形背景的改变情况来说明哪一个译本更接近原文的风格以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又有哪些。本文采用的是肖特的文体分析模式来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译本风格的翻译的。最后得出两个译本基本上翻译出原文小说的风格,但是施咸荣的译本更贴近原文的风格,尽管有些表达不太符合现代译语读者的说话习惯,而孙仲旭译文的表达方式为现代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但是风格上不太贴近原文。 因此,本文的研究是试图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去研究《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风格的翻译。本文属于尝试性研究,但同时也拓展了认知文体学和图形背景理论的研究领域。希望这篇论文可以为《麦田里的守望者》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翻译批评提供新的视角并将其成果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服务。
【关键词】:认知文体学 图形背景理论 麦田里的守望者 风格 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TABLE OF CONTENTS8-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6
  •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10-12
  • 1.2 The Aim of the Research12
  •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2-13
  • 1.4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13-14
  • 1.5 The Layout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40
  • 2.1 Research on Figure-Ground Theory16-24
  • 2.1.1 The Origin of Figure-Ground Theory16-17
  • 2.1.2 Overseas Research on Figure-Ground Theory17-23
  • 2.1.3 Domestic Research on Figure-Ground Theory23-24
  • 2.2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Stylistics24-31
  • 2.2.1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ylistics25-27
  • 2.2.2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gnitive Stylistics — Cognitive Linguistics27-28
  • 2.2.3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Stylistics Abroad28-30
  • 2.2.4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Stylistics in China30-31
  • 2.3 Studies on the Style of Translation31-36
  • 2.3.1 Style31-32
  • 2.3.2 Studies on the Style of Translation in the West32-33
  • 2.3.3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Style of Translation in China33-35
  • 2.3.4 The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Style of Translation in China35-36
  • 2.4 Research on The Catcher in the Rye36-40
  • 2.4.1 J.D. Salinger36
  • 2.4.2 The Catcher in the Rye36-37
  • 2.4.3 Overseas Research on the Novel37-38
  • 2.4.4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Novel38-39
  • 2.4.5 The Two Translators of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39-40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40-44
  • 3.1 Research Design40-41
  • 3.2 Research Questions41
  • 3.3 Instrument41-44
  • 3.3.1 Text Analysis41-42
  • 3.3.2 Comparative Study42-44
  • CHAPTER FOUR FG ANALYSIS OF THE STYLE OF TRANSLATION OF THE NOVEL44-86
  • 4.1 The Special Narrative Perspective44-53
  • 4.2 At the Lexical Level53-65
  • 4.2.1 Swear Words53-58
  • 4.2.2 Slang58-62
  • 4.2.3 The Dangling62-64
  • 4.2.4 Repetitions64-65
  • 4.3 At the Syntactic Level65-71
  • 4.4 At the Textual Level71-75
  • 4.5 At the Rhetorical Level75-84
  • 4.5.1 Metaphors75-79
  • 4.5.2 Exaggeration79-84
  • 4.6 At the Intertextual Level84-86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86-90
  • 5.1 Major Findings86-88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88-89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89-90
  • REFERENCES90-96
  • 作者简历96-100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国辉;;拓扑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含关联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杨旭;新颖 独特 自由——《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视角艺术浅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苏晓军;;国外认知诗学研究概观[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4 沈艳蕾;;“图形-背景”理论与高校汉英翻译教学[J];教育探索;2010年07期

5 曹金梅;;前景化理论视域下的《白象似的山峦》[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谭业升;;表情力与翻译中的认知增量——翻译认知文体学再探[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7 徐劲;人生的悲剧,悲剧的人生──对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心理分析[J];国外文学;1995年04期

8 梁丽;陈蕊;;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600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00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9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