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操控理论下《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1:21

  本文关键词:操控理论下《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牡丹亭》 操纵下的改写理论 意识形态 诗学形态 赞助人


【摘要】:伯奇和汪蓉培的《牡丹亭》英译本都被认为是经典的翻译改写本。经过对比发现,这两个英译本在很多方面展现出了了显著的差异。比如,伯奇的译本语言修饰丰富,文本体现出了浓郁的异域风情;而汪译本语言通俗易懂,文本风格简洁明了。在唱词的翻译中,伯奇版本通篇使用“自由体”,而汪版则使用了“韵体”。因此,基于上述差异,本文试图对比分析造成这两个文本间差异的深层原因。 作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代表,比利时学者安德鲁·勒弗菲尔认为,翻译是在文学系统内的改写过程。译者在改写过程中,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系统三个操控因素的制约。意识形态操控译者对源语文本的选择,翻译的策略适用,以及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诗学着重研究译者的重写手法,即译者如何把其译本融入当代主流诗学形态。赞助人则通过操控译者,使其译作迎合文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翻译过程进行操控。根据操控理论提供的研究视角,本论文运用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两译者在重写过程中如何受到操控,以及在不同文化系统中,操控因素如何影响两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 综合具体对比分析发现,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受到了三个因素不同程度的操控。在意识形态层面上,伯奇设定的目标读者为精英读者群体,而且他希望原文体现的人文精神能对目的语的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与伯奇不同,汪蓉培的目标读者为普通读者群体,因为他希望通过翻译促进中国和目的语间的文化交流。在不同的意识形态操控下,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另外,两译者在翻译原文中的情色描写时,受到了不同文化系统中社会规范的制约。伯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不把这些情欲描归化到自己的目的语文化系统中,,而汪蓉培在翻译过程中,则不受目的语社会规范的制约。在诗学操控下,伯奇通过模仿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特征,使其译本具有异国情调和诗学异质。与伯奇相反,汪蓉培在翻译原文晦涩难懂的语言形式时,通常会遵循目的语地语言表达习惯。相比之下,伯奇的译本比汪译本更具有异域风情,但汪译本在语言上更地道。其次,伯奇的译本语言修饰更为丰富,其中“自由体”诗体有利于在译本中创造具有象征性的文学意象。而汪译本语言更为通俗易懂,“格律诗”的使用,也使译本语言上更具音乐美感。赞助人对两译者的操纵主要体现在出于文本被接受的最大化的目的,赞助人在意识形态上诗学层面上对译者施加影响,使两译者在重写《牡丹亭》的过程中,无意或有意地向其靠拢。 以操控理论为依据,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是在操控下的改写活动。在三因素的操控下,两译者在翻译《牡丹亭》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伯奇主要通过增词,拆分句群等方式使其译本在语言风格上更接近原文,更富有异域风情。汪蓉培通过省略,合并句群等方法使其译本语言通顺流畅,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因此,操纵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牡丹亭》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受到操控,以及处于操控下的两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不同翻译方法。
【关键词】:《牡丹亭》 操纵下的改写理论 意识形态 诗学形态 赞助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6
  • 0.1 Research Background10-13
  • 0.2 Research Questions13
  • 0.3 Research Significance13-14
  • 0.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6-22
  • 1.1 Studies on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Play from the Intertextual Perspective16-18
  • 1.2 Studies on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Play from other Perspectives18-20
  • 1.3 Limitation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Necessity of this Study20-22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22-30
  • 2.1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 under Manipulation22-24
  • 2.2 The Three Manipulative Factors in Andre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24-30
  • 2.2.1 Translation and Ideology24-26
  • 2.2.2 Translation and Poetics26-27
  • 2.2.3 Translation and Patronage27-30
  • Chapter Thre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Peony Pavilion under Manipulation Framework30-64
  • 3.1 Ide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Two Versions of The Peony Pavilion30-44
  • 3.1.1 Manipulation in the Choice of the Source Text30-33
  • 3.1.2 Ide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33-38
  • 3.1.3 Manipulation in the Acceptability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by the Target Social System38-44
  • 3.2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Two Versions of The Peony Pavilion44-58
  • 3.2.1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Lexicon44-49
  • 3.2.2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Syntax49-53
  • 3.2.3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Literary Styles53-58
  • 3.3 Manipulation of Patronage in Two Versions of The Peony Pavilion58-64
  • 3.3.1 Ideological Infuence on the Translators58-60
  • 3.3.2 Economical Motivation of the Patrons60-62
  • 3.3.3 The Assurance of Translators’ Statuses62-64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Applied in the Rewriting Process of the Two Versions under Manipulation Framework64-72
  • 4.1 Amplification vs. Omission64-68
  • 4.2 Division vs. Combination68-7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2-76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72-74
  • 5.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74
  • 5.3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74-76
  • Bibliography76-80
  • Acknowledgements80-81
  • 个人简历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军;李培甲;;国内《牡丹亭》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英语研究;2011年03期

2 何绍斌;作为文学“改写”形式的翻译——Andre Lefevere翻译思想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陈梅;文军;张玉;;Lefevere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603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03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