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摘要】:《围城》是由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一部独具风格的讽刺小说。1960年之后,《围城》凭借他独树一帜的讽刺风格,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在诸多译本之中,我国学者茅国权(Mao Nathan)和美国学者珍妮·凯利(Jeanne Kelly)合作完成的版本在美国的学术界享受很高的盛誉,该版本首版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于1979年印发,并于次年4月份再次出版。但是迥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又赋予了英译本《围城》截然不同的英文面貌。本文将从东西方文化环境、历史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英译本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关键词】: 《围城》英译本 跨文化视角
【基金】: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年青年一般项目,立项号QY2014030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围城》是一部在语言的运用上登峰造极的小说,它是由作者在生活中经历的琐碎的故事和经历组成的琐碎的章节。它描写了抗战大环境下国内知识分子的迷惘和彷徨,喜剧性的讽刺口吻将这一切刻画的淋漓尽致,描写了当时中国的世态人情与追求心目中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平;张德霞;史光孝;;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还是译介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严晓江;;融合与会通——梁实秋研究模式述论及其新路径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孙立春;;中日经典小说的译介与传播研究初探[J];电影评介;2007年17期
4 严晓江;;情、真、智——论梁实秋的著译特征[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胡东平;魏娟;;翻译“创造性叛逆”:一种深度忠实[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杨凡;;《翻译研究的现实转向》之评析[J];海外英语;2012年02期
7 朱安博;朱凌云;;译介学的名与实[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8 官煜瑜;;从译介学的视角看《红楼梦》歇后语的英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9 杨四平;;“走出去”与“中国学”建构的文化战略[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王美玲;;创造性叛逆:对翻译主体的忠实而非背离[J];科技信息;2013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徐来;《庄子》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5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8)[D];山东大学;2009年
7 郑晔;国家机构赞助下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赵征军;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鲍晓英;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爽;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自译与改写英版本反响不佳的原因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2 魏娟;翻译生态环境中创造性叛逆的忠实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富苏苏;论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表现[D];河北大学;2011年
4 徐淑君;意识形态与诗学对翻译选材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杜燕;D·H·劳伦斯在中国[D];暨南大学;2006年
7 澈力木格;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刘静;《小说月报》(1921-1931)英美文学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喻杭;王佐良文化翻译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志芳;郭沫若英语诗歌汉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哲;悲剧之悲剧——《围城》拆解一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陈文敏;浅谈《围城》的艺术特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戈双剑;繁茂、精妙的语言秀——《围城》语言浅析[J];汉字文化;2003年03期
4 金宏宇;《围城》的修改与版本“本”性[J];江汉论坛;2003年06期
5 刘学明;论《围城》讽刺内涵的多重性[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周水涛;《围城》的戏谑性初探[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新民;浅谈《围城》题旨的多义性[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刘学云;解读《围城》[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隋清娥;试论《围城》批判封建家族制度之意蕴[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修志;《围城》语言变异美论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围城》内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程致中;;《围城》主题新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韩刚;;《围城》多层意蕴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萍;;《围城》中的比喻解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马钧;;《围城》人物命名漫笔[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黎兰;;“打通”与“自律”——从钱钟书《围城》的反“围城哲学”说起[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志明;周X;;《围城》与新时期文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吴昌红;;一座精神堡垒 两种小说形式——《小世界》与《围城》之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止庵;重温《围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止庵;回到《围城》[N];华夏时报;2002年
3 陈思广;《围城》出版初期的臧否之声[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杨绛;写在《围城》汉英对照本之前[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记者 邓丹;有人出书破解《围城》之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秋禾;愤世恨人读《围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甘谷县西坪初级中学 王玉平;从《围城》看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反规范[N];天水日报;2007年
8 何晶;浅谈《围城》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6年
9 李昕晖;红色记忆 恢弘巨制[N];吉林日报;2010年
10 曾艳兵;《围城》里的艾略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浩;性别视域下的《围城》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倩倩;《围城》词汇现象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3 张敏杰;《围城》的语言艺术[D];兰州大学;2007年
4 冀倩;《围城》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分析与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晓燕;《围城》及其英译本中隐喻的模因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冯岚;从美学角度谈《围城》的辞格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曾润丽;《围城》与荀子[D];浙江大学;2008年
8 贺晚青;《围城》与《小世界》中的现代学者形象之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贺婷;顺应理论视角下对《围城》中反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10 裴恒高;新批评视域下的《围城》反讽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4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1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