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协”的翻译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6:14
本文关键词:“文协”的翻译文学研究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团结全国的文艺家,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成立。同年5月4日,会刊《抗战文艺》创刊,成为贯穿抗战始终的唯一刊物。为了更大范围地联合全国作家、加强抗战文艺的宣传及方便联络分散在各地的会员开展工作,“文协”还先后在全国各地筹备建立了分会,各分会也创办了自己的会刊。在“文协”会刊上刊登的作品中,翻译文学占了不少的篇幅。翻译文学作为国别文学的一部分,在抗战时期,其特殊性体现在文学价值与社会功利性的平衡上。对“文协”翻译文学的研究,既能避免抗战文艺创作质量不高的尴尬,又能不落传统研究方法的窠臼,管中窥豹地了解整个“文协”的创作情况,从而挖掘“文协”社会历史价值之外的文学价值。 本文立足于“文协”具体可考的刊物之上,对翻译文学的大致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发现“文协”总会与分会在翻译文学的选择上风格各不相同,并以《抗战文艺》上的翻译文学为例,点出《抗战文艺》上翻译作品的选择与“文协”每一届理事会选举之后人员变化的关系,探究“文协”是怎样从一个独立的以抗日救亡为理念的文学组织转变成政治斗争的阵地。从“文协”翻译文学的选择上来看,文学为政治所利用,不仅仅是抗战的必需,也是党派角力中将精神食粮用作政治斗争手段导致的必然结果。 文章然后对“文协”各个会刊上的翻译文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总结出“文协”的翻译文学在内容上呈现出的三个特征:首先是配合时代形势直接表现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以及揭露法西斯的丑陋和残酷,其次是充满了战斗精神和反叛思想倾向的作品用来平衡文学的功利性与艺术性,最后是通过吸收外国文学营养达到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目的。同时“文协”翻译文学的三个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抗战过程中文艺家们的心态变化相呼应:战争伊始,知识分子战斗情绪高亢激昂,文艺作品充满了时代感与目的性;由于这种为宣传而写作的理念导致整个抗战文艺的质量不高、弊病丛生,文艺家们逐渐开始重视文艺作品的审美性问题;到了抗战的最后阶段,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几乎全被消磨完,不少身心俱疲的文艺家开始回归纯文学。
【关键词】:“文协” 翻译文学 《抗战文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7
- 一 研究对象7-8
- 二 文献综述8-14
- 三 选题意义14-17
- 第一章 “文协”的翻译文学概貌17-27
- 第一节 总会的翻译文学17-20
- 第二节 昆明分会的翻译文学20-22
- 第三节 成都分会的翻译文学22-23
- 第四节 桂林分会的翻译文学23-24
- 第五节 延安分会的翻译文学24-27
- 第二章 “文协”变迁与翻译选择27-32
- 第一节 官方性与抗战性27-28
- 第二节 左翼化与苏联化28-29
- 第三节 政治性与文学性29-32
- 第三章 “文协”翻译文学的特征32-44
- 第一节 “文协”翻译文学的反战性32-36
- 第二节 “文协”翻译文学的反抗性36-39
- 第三节 “文协”翻译文学的审美性39-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菊;;抗战时期文协经济状况考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段从学;;“文协北碚分会说”考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杉本达夫;;关于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作家生活保障运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段从学;;论文协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形象变迁——以历届常务理事为中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杨洪承;;“文协”的社群形态与抗战文学文化研究的视阈[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3期
6 张红;“文协”桂林分会与桂林抗战文化运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熊辉;;抗战大后方对莱蒙托夫的译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段从学;;新的文学社会空间之开拓——文协与抗战时期的战地文艺工作[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段从学;;文坛究竟座落在何处——论文协同人对“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J];晋阳学刊;2010年01期
10 段从学;;鲁迅在新文学传统中的领导地位之建立——文协与抗战初期的鲁迅纪念活动[J];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07期
,本文编号:635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3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