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林语堂翻译作品的创造性叛逆

发布时间:2017-08-19 21:02

  本文关键词:林语堂翻译作品的创造性叛逆


  更多相关文章: 林语堂 翻译作品 东方主义倾向 中国文化情结 创造性叛逆


【摘要】:林语堂兼通中西,是一座连通中西的文化浮桥,这种独特的文化人格成了林语堂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原点。 林语堂长在中国、旅居欧美。他对中西社会的书写,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因子,明显体现着两种文化在他身上的融和统一。林语堂笃信基督,精通英语,谙熟西方文化,但东方文化的基因,又使他能以“外位”性眼光对其优点、不足有着清醒的认识。内在思想和生存环境使他在创造、翻译时自觉不自觉地偏向了“东方主义”。同时,林语堂从小迷恋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身体里流淌着儒道的血液,使他在信仰西方文化的自由、理性的同时,骨子里又脱不掉中国传统士大夫中庸平和、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文化视野,使他形成理性的文化观。林语堂认为,中西文化可以互通有无、优缺互补。并且他期望中西合璧,共同营造一个新世界的文化梦想。 中西文化的互补观,使得林语堂将自我东方主义倾向和中国文化情结同时展现在他的汉英翻译中。为彰显两种文化价值,并使之融和。“创造性叛逆”贯穿他的整个翻译过程,成为他基本的翻译策略。与同时代其他处于单一文化环境的翻译家不同,,林语堂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在文化选择和翻译策略上表现出的鲜明的特点。林语堂的“叛逆”,是选择性的叛逆,在保留传统文化信息和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之间寻求平衡。因此他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不是单一的异化或归化,而是在综合采用两者的原则下,将文化研究理念植入整个研究过程,再佐以“文化补偿”、“文化借用”、“文化置换”、“文化删除”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语料分析法,从林语堂英译传统文化典籍的经典译本中,选取典型译句,从文化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角度,分析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合理性,阐释自我“东方主义倾向”和“中国文化情结”在林语堂身上的矛盾统一。二者构成他“创造性叛逆”的内在支撑。
【关键词】:林语堂 翻译作品 东方主义倾向 中国文化情结 创造性叛逆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59;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一、林语堂翻译研究背景12-17
  • (一)林语堂创作生平12-14
  • (二)林语堂研究现状和趋势14-17
  • 二、林语堂的东西方文化观17-25
  • (一)林语堂自我东方主义与西方文化根源17-20
  • (二)林语堂中国文化情结20-22
  • (三)林语堂中西文化互补观22-25
  • 三、林语堂“创造性叛逆”例解25-45
  • (一)林语堂翻译理论25-32
  • 1.林语堂翻译策略25-30
  • 2.林语堂翻译的文本选择30-32
  • (二)林语堂翻译的文化叛逆32-45
  • 1.文化补偿33-38
  • 2.文化借用38-39
  • 3.文化置换39-42
  • 4.文化删除42-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鸽;;关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林语堂英译《桃花源记》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罗世平;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702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02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8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