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艾凡赫》在中国旅行中的变形

发布时间:2017-08-27 09:15

  本文关键词:《艾凡赫》在中国旅行中的变形


  更多相关文章: 《艾凡赫》 旅行理论 翻译距离 变形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界出现了“文化转向”的口号,突破了传统翻译学中对语言文字层面的研究,而是从更为宏观的文化层面研究翻译问题。文学作品的译介过程是跨越疆界与文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艾凡赫》在中国的旅行也必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沃尔特·司各特被誉为“历史小说之父”,他的历史小说气势磅礴,宏伟壮丽,其代表作《艾凡赫》在欧洲及其它地区广受好评。自1905年林纾将其译成中文并出版之后,司各特及《艾凡赫》便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与讨论。中国学者对《艾凡赫》的讨论集中在它的艺术魅力与主题分析上,翻译领域的研究也多是对单个译本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林纾译本进行研究,因而缺乏整体的梳理与把握。 本文以萨义德的“旅行理论”和钱钟书的“翻译距离”为框架,简要考察《艾凡赫》在中国的翻译历史及其发生的变形,并选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了意识形态,诗学和读者期待三大因素对旅行的影响,揭示了三个译本呈现出来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艾凡赫》为了适应中国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符合中国读者的期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改写与变形。而且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不同,读者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这都影响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在三大因素的影响下,三个译本在语言和文化层面出现了变形,在分析不同层面的变形之后进一步揭示了文本旅行的特点与规律,即文学作品旅行的过程既是文本变形的过程,也是文本逐渐趋真的过程。 本文不是简单地勾画文本旅行的线路,而是重在揭示文本的动态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得知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译者的任务也不只是简单的复制文本,而是让文本在新的接受语文化中得到共生与融合,,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艾凡赫》 旅行理论 翻译距离 变形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Contents6-8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8-15
  • 1.1 Introductory Remarks8-9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vanhoe and Its Translated Versions9-10
  • 1.3 Literature Review10-13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13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15-20
  • 2.1 Core Notions of Traveling Theory15-16
  • 2.1.1 Stages of Traveling: Departure, Passage and Arrival15-16
  • 2.1.2 Translation Distance16
  • 2.2 Factors Affecting Literary Traveling16-20
  • 2.2.1 Ideology17-18
  • 2.2.2 Poetics18
  • 2.2.3 Reader’s Expectation18-20
  • Chapter Three Factors Affecting Ivanhoe’s Transformations in China20-42
  • 3.1 Ivanhoe’s Transformation Travel: Departure, Passage and Arrival20-23
  • 3.2 Impacts of Ideology23-29
  • 3.2.1 Lin’s Version: Anxiety for National Crisis24-25
  • 3.2.2 Shi’s Version: Enlightenment for the Target Reader25-27
  • 3.2.3 Liu and Zhang’s Version: Revival of Foreign Literature Translating27-28
  • 3.2.4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under Ideology’s Impacts28-29
  • 3.3 Impacts of Poetics29-35
  • 3.3.1 Lin’s Version: Dominant and individual poetics29-32
  • 3.3.2 Shi’s Version: Combination of Poetics Home and Abroad32-33
  • 3.3.3 Liu and Zhang’s Version: Source Culture’s Impacts33-34
  • 3.3.4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under Poetics’ Impacts34-35
  • 3.4 Impacts of Reader’s Expectation35-42
  • 3.4.1 Lin’s Version: Domestication Method36-37
  • 3.4.2 Shi’s Version: Inherences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Adoption of ForeignLiterary Techniques37-39
  • 3.4.3 Liu and Zhang’s Version: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Western Culture’s Introduction39-40
  • 3.4.4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under the Impacts of Reader’s Expectation40-42
  • Chapter Four Transformations under the Impacts42-52
  • 4.1 Transformations on Linguistic Level42-45
  • 4.1.1 on Style42-43
  • 4.1.2 on Words and Expressions43-45
  • 4.2 Transformations on Cultural Level45-52
  • 4.2.1 on Allusion46-47
  • 4.2.2 on Cultural Image47-49
  • 4.2.3 on Form of Address49-5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52-57
  • 5.1 Findings52-55
  • 5.2 Limitations55-56
  • 5.3 Prospective56-57
  • Bibliography57-59
  • Acknowledgements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建忠;;《艾凡赫》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1905-1937)[J];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仇蓓玲,陈桦;读者期待视野与译者翻译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孙会军;郑庆珠;;新时期英美文学在中国大陆的翻译(1976—2008)[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毛荣贵,范武邱;语言模糊性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5年01期

5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6 王友贵;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1899-1979)[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俊锋;《红楼梦》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策略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5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45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