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不在
本文关键词:“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译文学”意识的缺失与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的缺憾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文学 中国翻译文学史 翻译史 文化翻译 翻译文化 译介学 文本批评 语言学派 现代翻译 文化交流
【摘要】:中国的翻译研究没有像西方翻译学那样经历过语言学派翻译学的长期浸润与洗礼,近年来又受到西方"文化翻译"思潮的冲击,以及视翻译文学为文化交流之媒介的"译介学"理论的影响,与此相关,中国翻译文学史著作普遍缺乏对译文文本的观照、批评与研究,存在着"译文学"意识严重缺乏、"译文不在场"的情况,把"翻译文学史"写成了叙述翻译史外部史实的"文学翻译史",或强调翻译文学文化功用的大而化之的"翻译文化史",与理应建立在具体细致的译文批评基础上的真正的"翻译文学史"尚有相当的距离。"翻译文学史"首先应该是"文学史",其次是"翻译史",最后才是"文化史"。"文化史"只是其外围的、背景的叙述。今后"翻译文学史"的研究与书写,应强化"译文学"意识,改变"译文不在场"的状况,把微观的译文分析与宏观的文学史视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翻译文学;中国翻译文学史;翻译史;文化翻译;翻译文化;译介学;文本批评;语言学派;现代翻译;文化交流;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出版后,仅是书名与选题,便令读者耳目一新。—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 但是,这部著作的出现又不免令人感觉有点突然,实为“文学翻译史” 因为当时学界对“翻译文学”的理论探讨与学术研究还远未展开。照例说,要等翻译文学个案的、以陈玉刚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稿》(中国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王惠珍;;译本接受的天时地利人和——探析为何《老人与海》的两个译本在大陆遭遇不同的命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殷淑文;;天平的两端,译者的选择——作者、译者、读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朱宝锋;;辜鸿铭翻译活动的多元系统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丁偌雅;贾晓云;;从《静夜思》三种英译本分析解构主义翻译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6 高路;;从《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译介看翻译文学的二次生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杨国强;王正英;;从翻译文学史角度看西方传教士与儒家经典外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霍芳芳;;《罗生门》四种译本比较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于嵩楠;;功能翻译学目的论与文学翻译[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马小丰;;英国文学翻译择介的意识形态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熊辉;;论周文的翻译文学观[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韵莎;试论中国俄语专业翻译教学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盛一隽;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雯;时代对于翻译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余秀婷;从词汇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铁来提·易卜拉欣;新疆现当代翻译文学概述[J];语言与翻译;2003年04期
2 王向远;翻译文学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建构——我怎样写《翻译文学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梁婕;;关于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4 唐海东;邬晓丽;;翻译文学史编写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5 曹鹏;赵艳丽;;网络时代的翻译文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6 张联;;翻译文学的传播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2期
7 秦为民;;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文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蒋芳;;“创新”与“发展”:学者的永远追求——从《翻译文学导论》说起[J];东方丛刊;2007年02期
9 李尚杰;;翻译评估的一个探索——评《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J];外语研究;2007年05期
10 郝丽萍;;翻译文学对文学新形式的塑造[J];晋阳学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熊辉;;论周文的翻译文学观[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2 涂兵兰;;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建;;从文学翻译中错位文化意象的处理谈起:翻译文学一定要保留“洋装”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稀方;;《新青年》的文学翻译[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夏维红;年丽丽;;女译者隐身——基于清末民初女性译者群体的考察[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6 顾忆青;;媒介视野下翻译文学的生成与传播——以1933年《申报·自由谈》“萧伯纳专号”为个案[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7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联;翻译文学呼唤批评[N];人民日报;2004年
2 特派记者 吴越;让翻译文学回归平实平等[N];文汇报;2013年
3 秦弓;应该重视翻译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樊国安;翻译文学研究新成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朱振武;中国翻译文学:从经世致用到文化消费[N];人民日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王向远;应有专业化、专门化的翻译文学史[N];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记者程梦瑶;重新审视翻译文学的功能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郭延礼;应加强翻译文学史溯源的研究[N];文艺报;2000年
9 张新颖;翻译文学的位置[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乐黛云;中国翻译文学史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云生;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D];山东大学;2006年
3 金宰民;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批评试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林作帅;论上海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张力与对话(1843-191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肉鲜古丽·阿不都;论维吾尔翻译文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D];新疆大学;2008年
2 王晓;翻译文学的地位对文学翻译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胜强;从曾朴看翻译文学的创作和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庞芳;析翻译文学史的编写体例[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5 焦艳;转型期翻译文学的文化选择意向和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施隽南;1978年后上海翻译文学出版的变迁与特色[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维维;上海“孤岛”时期翻译文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鑫;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翻译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刘青青;近代翻译文学中的女译者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10 邓忠;从多元系统论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翻译文学的繁荣[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83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8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