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与品格修养
本文关键词: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与品格修养
【摘要】:文学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美,就仅仅是单纯的自然美,也不是单纯的艺术创造的美,而是道德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体。这里讲的道德美不是在艺术美本身中所包含的那种广义的道德美,而是具有特定内容的道德形态。作为艺术形态的文学作品,其在不断提升学习者文学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同时也在用艺术之美修正着人的行为,从而实现道德美和艺术美的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 张家口学院人文社科系;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艺术修养 道德教育 品德之美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是用于别人品读的,只要品读就会给人以一定的思想启发和精神促进。不管是任何的作品均脱离不开这种过程。哲学类文章也好,理论性文章也罢。尤其是文学艺术的作家们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有人来阅读,而且还要达到让人爱看,要吸引人,甚至令人百读不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大箴;马蒂斯和他的写意艺术[J];文艺研究;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庆;;《聊斋志异》中的世情悲剧意识及其消解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华泉坤;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陈文忠;;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中国比较诗学的学术进程与研究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武彦君;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精神的演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宋雪;谢劲秋;;俄狄普斯之旅——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裘德的悲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尹俊燕;;语文教育中悲剧艺术的审美学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方钦;;多元批评视野下的“玫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在当代中国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陈建春;;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夜色温柔》主人公性格剖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余世锋;;林黛玉形象的美学特征及功能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浏;;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莫其逊;;和谐、圆与中国古代悲剧的“大团圆”模式——兼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代悲剧之异同[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6 张华;;鲁迅与尼采悲剧观比较浅论[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7 孔建平;;比较视野中的文艺美学学科定位问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4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5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丽萍;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剧课程的美育导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君;论阿来长篇小说的悲剧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夏海娟;追寻自由灵魂的重塑,挣脱宿命论的囚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秀红;李锐小说的悲剧意蕴[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洁;20世纪初《红楼梦》研究析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晖;儒风飞扬 家国共存[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征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及想象[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邹学军;浅谈幼儿文学作品的朗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慧,方晓强;浅论文学作品的二重性存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郭庆华;;文学作品再现作者个性与时代共性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5期
5 吴玉西;;文学作品在旅游活动中的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吴建军;;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发掘文学作品的魅力元素[J];企业家天地;2011年05期
7 于秀慧;;试论文学作品中渗透的音乐艺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8 王东;;回归阅读:从创作优秀文学作品开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3期
9 黎英;;中职学校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教学[J];群文天地;2012年16期
10 椝君宜;;v|掘新生力量[J];读书月报;195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2 曾自萍;;怎样培养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3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杨宝珍;;母爱,永恒的主题——母爱在冰心文学作品的再现[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蔡运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能动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7 王树清;;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杨尧兵;;文学作品的体验式教学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许祖贵;;浅谈怎样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宪;“神侃”和“冥想”写不好工业题材作品[N];工人日报;2007年
2 雷新鸿 李群室;让景点在文学作品中活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1年
3 洪琦;镇江市作协编辑出版《镇江文学作品集》[N];文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玉梅;文学作品“走出去”量增质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龚心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陈祥蕉邋实习生 周豫;文学作品是否也需要“分级制”?[N];南方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颜婧;犍为文学作品集体亮相[N];四川日报;2009年
8 广河中学 马国民;浅谈文学作品的美育作用[N];民族日报;2009年
9 敖忠;文学作品教学与文学教育[N];文艺报;2011年
10 纳杨;文学作品更应思考现实[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李霞;语文体悟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昕;在语文教学中重新审视文学作品的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学锋;理解 对话 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冬炎;建国“十七”年我国文学作品插图剖析[D];苏州大学;2009年
4 陈冬杰;动物题材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尹中琪;试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类精神[D];郑州大学;2006年
6 李娟;试论高中文学作品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段国梁;中学语文非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教学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冰;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委婉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原因[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付惠婷;文学翻译中译者在译语形式层面的求美[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汉英;试论中学语文爱情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18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1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