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表演的治疗
本文关键词:作为文化表演的治疗
【摘要】:在文学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中,人类自古以来的治疗行为是造就文学发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随着文明的发展,治疗仪式被大大简化,但仪式基因却牢牢存在于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对于治疗过程中的文化表演方面,可以引入文化表演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以此分析文化表演的特点及其与治疗的关系。医者作为表演者,建立了调整秩序的权威框架,表演本身作为一种言说形式,体现的是"元交流"所规定的各类文化信息。现代医学依旧以隐匿的方式对应着文化符码,医患之间所进行的是有限定的、协商性的表演。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文化表演 文学治疗 文学人类学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即使是在最为简朴的部落社会中,草药及外科手术在疾病、伤痛治疗过程中依旧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西非部落的头颅巫术,到中国殷商卜辞中问诊疾病的素材,神话逻辑作用于人类的痕迹四处可见。[1]即便在后世社会,原初的仪式形式被大大简化,但仪式基因却牢牢存在于文化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玉堂;贾海燕;;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祛疣》所涉之巫术与民俗[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陈雪香;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玉器探析[J];中原文物;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许劲松;;“诗言志”考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范丽琴;;“诗”字义源流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李其道;;从原始思维视角看左右史的设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5 孙定辉;;《诗经》原型兴象诗之一:图腾兴象诗[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熊建军;;兴诗:一种原始实用技术的转变[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得水;;周边地区对中原文明化进程的影响——从河南古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谈起[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8 柳倩月;;《吕氏春秋》音乐功能观的人类学阐释——兼论古代诗论相关内涵[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9 林训涛;;释《诗经》“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10 喻子涵;;灾难诗的文学人类学特征解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苇航;;余云岫医学史研究述评[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孙睿诒;陶双宾;;身体的征用:一项关于体育与现代性的研究[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女性人才发展规律与政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田丽梅;;试论夏代玉器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情趣[A];春草集——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许智银;唐代临淄段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敏;《诗经》的认知诗学与心理分析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建新;楚辞意象之构成考论[D];上海大学;2010年
9 韩香花;史前至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手工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黄亚琪;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唐钰涵;艺术需要功能性吗[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李忭玉;隋唐五行兆应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杜锋;《五十二病方》及其所载“茱萸”相关药名考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谭笑;中国大陆都市流行歌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俊丽;黄景仁及其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韦姗杉;二里头早期国家兴衰的聚落考古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陆定福;花腰彝舞龙文化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李云飞;“彻底翻译”理论视角下《论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关键词的翻译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10 孟佳辉;穿越时空的红都弦声[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忠;刘忠伏;;1980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3年03期
2 仇士华;蔡莲珍;冼自强;薄官成;;有关所谓“夏文化”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初步报告[J];考古;1983年10期
3 杨国忠;;1981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墓葬发掘简报[J];考古;1984年01期
4 傅宪国;;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钺[J];考古;1985年09期
5 刘忠伏;杜金鹏;;1982年秋偃师二里头遗址九区发掘简报[J];考古;1985年12期
6 杨国忠;张国柱;;1984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几座墓葬[J];考古;1986年04期
7 杜金鹏;;1987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发掘简报[J];考古;1992年04期
8 杜金鹏;;论临朐朱封龙山文化玉冠饰及相关问题[J];考古;1994年01期
9 徐其忠;;山东地区史前文化中的玉钺[J];考古;1995年07期
10 高炜;杨锡璋;王巍;杜金鹏;;偃师商城与夏商文化分界[J];考古;1998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轻鸿;论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J];思想战线;2003年04期
2 王轻鸿;论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探求指向[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袁三英;学科建构中的文学人类学[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汪正龙;评沃尔夫冈·伊塞尔的文学人类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朱存明,陈刚;百年文学人类学研究范式的审美视阈[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孙勇彬;虚幻的舞台——伊塞尔的文学人类学述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杨昌国,晏杰雄;人类学为文学带来福音——中国文学人类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王倩;唐启翠;;中国第三届文学人类学年会召开[J];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9 李晓禺;;文学人类学概念分歧及学科界定[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杨晶;戈双峰;;“深度透视”与宗教“灵修”:文学人类学批评向度简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睿;;交融与互动——文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述评[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晓伟;文学人类学:探索跨学科研究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程金城 兰州大学文学院;回到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原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谢美英;文学人类学研究呈现大发展态势[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张翼;文学人类学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新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记者 莫俊;表述“中国文化”同享研究成果[N];南宁日报;2010年
6 明江;“文学研究不应该仅仅是分析作家作品”[N];文艺报;2011年
7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徐新建;文学人类学的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荆云波;灾难中的人文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项目首席专家 叶舒宪;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文学人类学[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3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大桥;中国语境中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贺晓武;虚构诗学[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索龙高娃;文学人类学方法论辨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左鹏;一种神话仪式理论的文学人类学意义[D];河北大学;2009年
3 骆晓飞;《金枝》与文学人类学[D];兰州大学;2007年
4 李晓禺;中国文学人类学发展轨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陈泽佳;郑振铎《汤祷篇》与文学人类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朱莎;论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的形成过程[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90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9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