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薛琪瑛《意中人》剧本翻译中的女性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2:13

  本文关键词:薛琪瑛《意中人》剧本翻译中的女性主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意中人》 女性主义翻译 翻译研究 新文化运动


【摘要】:自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人们都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妇女更是深受其压迫和限制,被认为是次等群体。她们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并被完全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清政府的垮台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越来越多的青年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封建制度对人民长久以来的奴役。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传统思想对人民的荼毒,并宣扬传播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由此发源。新文化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们也敏感的意识到中国妇女的处境,所以他们为妇女解放奔走疾呼,并积极地号召女性作者也参与到《新青年》的投稿创作中来。 薛琪瑛出生于清末的官宦家庭,富裕的家庭背景使她有机会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积极地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并开始在《新青年》杂志上翻译西方剧本。尽管她的剧本翻译数量不多,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女性主义的痕迹:她选择了奥斯卡·王尔德的《意中人》作为翻译原文,剧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拥有独立的人格思想,她们追求自由反叛世俗。而这些思想,正是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她积极地使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语言来解读文本。除此之外,她还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避免了原文对于女性角色的贬义描述,对女性角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尽管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但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国内国外的诸多学者都开始意识到理解译者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取向的重要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即是从文化角度进行的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然而,中国国内对于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起步。 本文以薛琪瑛《意中人》译本为研究载体,以路易斯·冯·弗罗托在1997年提出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了薛琪瑛译本中的女性主义特征以及其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经研究发现,薛琪瑛的女性主义翻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翻译研究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 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女性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薛琪瑛以及其翻译《意中人》,然后通过对薛琪瑛译本和余光中译本的比较,分析了薛琪瑛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最后总结了她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为了更深入地探究薛琪瑛女性主义的形成原因,在随后的第三章探寻了二十世纪早期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女性译者。第四章指出了薛琪瑛女性主义翻译对于以后的翻译和翻译研究,以及对于妇女解放和女权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意中人》 女性主义翻译 翻译研究 新文化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10
  • Introduction10-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6
  • 1.1 Feminism and Its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14-18
  • 1.1.1 Definition of Feminism14-15
  • 1.1.2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Abroad15-16
  • 1.1.3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at Home16-18
  • 1.2 Studies on Feminism Trans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18-23
  • 1.2.1 Studies on Feminism Translation Abroad18-21
  • 1.2.1.1 Sherry Simon's Study18-20
  • 1.2.1.2 Lori Chamberlain's Study20
  • 1.2.1.3 Luise von Flotow's Study20-21
  • 1.2.2 Studies on Feminism Translation at Home21-23
  • 1.2.2.1 Liao Qiyi's Study since 200222
  • 1.2.2.2 Studies on Feminism Translation in Recent Years22-23
  • 1.3 Aim of the Study23-26
  • 1.3.1 Exploration of Feminism in Xue Qiying's Translation of An Ideal Husband23-24
  • 1.3.2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Feminism24-26
  • Chapter Two Feminism in Xue Qiying's Translation of An Ideal Husband and Her Feminism Translation Strategies26-40
  • 2.1 Introduction of Xue Qiying and Her Translation of An Ideal Husband26-29
  • 2.1.1 Introduction of Xue Qiying26-27
  • 2.1.2 Introduction of Xue Qiying's Translation of An Ideal Husband27-29
  • 2.2 Feminism Reflected in An Ideal Husband and Xue Qiying's Translation29-35
  • 2.2.1 Reconstructing Female Images29-32
  • 2.2.2 Awakening Female Consciousness32-33
  • 2.2.3 Infusing New Views on Marriage33-34
  • 2.2.4 Pursuing Equality in Legal Status34-35
  • 2.3 Xue Qiying's Feminism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Her Translation of An Ideal Husband35-40
  • 2.3.1 Supplementing35-36
  • 2.3.2 Prefacing36-37
  • 2.3.3 Hijacking37-40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Xue Qiying's Feminism Reflected in Her Translation of the Play40-54
  • 3.1 Social Contex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40-46
  • 3.1.1 Social Economy41-43
  • 3.1.2 Social Culture43-45
  • 3.1.3 Social Politics45-46
  • 3.2 The New Youth i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46-49
  • 3.2.1 Publication of the New Youth and Its Development46-48
  • 3.2.2 Importance of the New Youth i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48-49
  • 3.3 Female Translators i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49-54
  • 3.3.1 Growth Environment of Female Translators49-51
  • 3.3.2 Features of Female Translators' Works51-54
  • Chapter Four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Xue Qiying's Feminism in Her Translation of the Play54-64
  • 4.1 Influence of Xue Qiying's Feminism on Future Translation Studies54-59
  • 4.1.1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Translator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20th Century54-57
  • 4.1.2 Furth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57-59
  • 4.2 Significance of Understanding Xue Qiying's Feminism in Other Social Aspects59-64
  • 4.2.1 Introduction of Feminism Theories in China59-61
  • 4.2.2 Development of Female Liberation61-64
  • Conclusion64-66
  • Acknowledgments66-68
  • Bibliography68-72
  • Academic Achievements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联;;关于《新青年》对妇女问题探索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陈斌;;国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综述[J];大家;2010年15期

3 徐胜萍;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4 潘家德;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5 谭思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回顾与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6 戴海敏;;她与本土意识——从本土意识的角度来阐释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陈向荣;张映先;;西方女性翻译理论概述[J];大家;2011年19期

8 张彦群;;五四时期欧化翻译的动因及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宋敬敬;牛瑞莲;;二十世纪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10 张艳丽;;试析《新青年》的历史贡献[J];理论月刊;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997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97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