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卡勒的《文学理论》
本文关键词: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卡勒的《文学理论》
【摘要】: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出现了文学理论趋从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批评化的后现代倾向,突出了文学研究的实践性、功能性和当下性。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强调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各自的差异性和特异性,而卡勒《文学理论》则以"理论"反过来整合文学理论,将文学理论的贡献隐含于"理论"之中。卡勒概括了"理论"的四个特点,其中每一条都与批评形态的重建密切相关。这一变化造成了这两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重视程度的悬殊、解释模式的转变和阅读方法的差异,从而昭示了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11AZW00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文化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PAPD)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文学理论》姚文放作者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扬州225009)。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呈现“井喷”之势,一项比较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1980年至2006年中国大陆范围内出版的文学理论类教材约300种。1照此估算,至今总数应不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晖;法国文学理论文选在美国面世[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2 ;文学理论的创新[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6期
3 黄立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理论面临的新课题[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陈太胜;对话、激情和创造:文学理论的自我抒写方式[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5 ;走向开放的文学理论[J];戏剧文学;2000年02期
6 李凯;关于“文学理论”学科界属问题的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董学文;21世纪与文学理论研究笔谈(六篇) 文学理论的存在形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8 刘军;让文学理论成为文学理论——北京大学“文学原理教学研讨会”纪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4期
9 王岳川;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精神脉动[J];文学自由谈;2001年04期
10 ;科学性:文学理论的存在形式[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龙潜;高迎刚;;“文学理论学”的生成逻辑及其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陶东风;;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梁巧娜;;文学理论资源刍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民;文学理论的界限与可能[N];河北日报;2003年
2 ;专题:文学理论死了?[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蒋晓丽;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N];文艺报;2013年
4 羽尘;文学理论如何解释[N];河北日报;2013年
5 邓宝剑;对文学理论的冷峻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周启超;文学理论的范式转型与生态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马建辉;文学理论:回归与转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王宁;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和文学理论[N];文汇报;2000年
10 王一川;面向文化文学理论的新转变[N];文艺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2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3 谢旭;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2 乌亚汉;策·毕力格赛罕文艺观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郭敏;隐蔽的成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庆;约翰·塞尔与文学理论[D];南京大学;2013年
5 柴瑜;对童庆炳三版《文学理论教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董雪萍;叶以群的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7 陈蕾;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9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齐晴晴;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启示与意义[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2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5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