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红楼梦》“礼”类概念在霍译和杨译中的不同处理

发布时间:2017-03-26 04:12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礼”类概念在霍译和杨译中的不同处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仁”、“义”、“礼”、“智”、“信”等范畴是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特别是“仁”与“礼”这两个互为表里的概念更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关键。目前,对中国古代典籍核心概念语的外译研究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果,且多集中在《论语》等先秦典籍上,对传播范围广、影响面更大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等的翻译及研究中,多拘泥于文化及其具象,对处于统摄地位的核心概念“礼”着墨不多。论文以“礼”是研究及传播《红楼梦》的关键为立论基础,论证了礼制礼学思想是读懂《红楼梦》,进而翻译、传播《红楼梦》的一把钥匙,是衡量《红楼梦》不同译本翻译得失的标准。论文的研究目的可以概括为:从翻译是跨文化解读的角度来梳理《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对礼类概念翻译中不同的处理并分析其成因,从而对翻译中出现的文化流失现象进行研究。论文在对礼类概念进行分析并分类的基础上,从礼义、礼仪、礼制、礼器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对礼类概念的不同处理。总体来看,论文认同杨宪益译本在翻译中的异化策略,霍克斯译本在翻译中的归化策略。在分析两个译本礼类概念翻译实践差异的成因时,作者围绕“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解读”的认知理论,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对译者的影响。由于翻译是译者的主观再创造,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信息复制,不同译者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译本;由于译者的不同视域,作为汉学家的霍克斯和作为受母语文化浸润的杨宪益,对礼这一具有典型中国特质的概念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同,在翻译处理时对原著的把握程度也必然不同;由于译者文化立场的差异,杨宪益在翻译实践中忠实于原著,采取了异化策略,霍克斯以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为目标,采用了归化的策略。这些都证明了,核心概念的翻译是文本跨文化翻译中的一个隐形但更起直接作用的因素。对于中国典籍的外译,如何在做到让读者容易接受的同时,更好地保留原来的面目,把我们想说的话传播出去,掌握话语权,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关键词】:《红楼梦》 霍克斯 杨宪益 礼类概念 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11-12
  • 1.3 Research Methods12-13
  • 1.4 Thesis Structure13-14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4-19
  • 2.1 Studies of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14-17
  • 2.2 Studies of Translation of Etiquette-Related Concepts17-19
  • Chapter 3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Etiquette-Related Concepts in Hong Lou Meng19-50
  • 3.1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the Meaning of Etiquette in Hong Lou Meng19-26
  • 3.1.1 Overview of the Meaning of Etiquette in Hong Lou Meng20-22
  • 3.1.2 Translations of“The Etiquette from Noble Family”22-24
  • 3.1.3 Translations of Etiquette-Grade-Related Concepts24-26
  • 3.2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Behavior Etiquette in Hong Lou Meng26-33
  • 3.2.1 Overview of Etiquette in Hong Lou Meng26-28
  • 3.2.2 Translations of Actions28-30
  • 3.2.3 Translations of Polite expressions30-33
  • 3.3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Etiquette System in Hong Lou Meng33-42
  • 3.3.1 Overview of the Etiquette Systems in Hong Lou Meng33-35
  • 3.3.2 Translations of Etiquette System35-40
  • 3.3.3 Translations of the Ceremonies of Etiquette System40-42
  • 3.4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Etiquette Articles in Hong Lou Meng42-50
  • 3.4.1 Overview of Etiquette Articles in Hong Lou Meng42-44
  • 3.4.2 Translations of Gifts44-45
  • 3.4.3 Translations of Engagement Tokens45-50
  • Chapter 4 Caus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Etiquette-RelatedConcepts of Hong Lou Meng50-58
  • 4.1 The Corresponding Conversion Degre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Cognition50-51
  • 4.2 Cultural Distortion due to the Du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Text51-52
  • 4.3 Translator’s Horizon52-55
  • 4.3.1 Hawkes’ Translation Horizon52-54
  • 4.3.2 Yang Xianyi’s Translation Horizon54-55
  • 4.4 Translation as an Intercultural Explanation55-58
  • Conclusion58-60
  • References60-63
  • Appendix A详细中文摘要63-66
  • Acknowledgements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目录[J];红楼梦学刊;2001年03期

2 孙玉明;日本《红楼梦》研究论著目录[J];红楼梦学刊;2002年01期

3 李祝喜;论《红楼梦》的荒诞叙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任勇胜;;是“繁荣”,还是“泛滥”?——近两年“红学”论著出版一瞥[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12期

5 詹颂;;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评论[J];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

6 子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综述[J];红楼梦学刊;2007年06期

7 吕玲;王平;;论《红楼梦》传播与接受的价值取向[J];红楼梦学刊;2009年04期

8 海炯;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简况[J];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9 胡文彬;威斯康辛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述评[J];学习与思考;1982年02期

10 木石;别树一帜的学术新著──《红楼梦精解》[J];南都学坛;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国庆;;《葫芦庙》中的红楼梦精神——评戏曲新作《葫芦庙》[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演讲人 陈维昭;20世纪的海外红学[N];人民政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伟科;《红楼梦》美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车瑞;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晓风;《红楼梦》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丽霞;《红楼梦》岁时节令文学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6 谢氏映凤(释坚莲);《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陶小红;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孝辉;高鹗续《红楼梦》与《刘心武续红楼梦》比较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2 路畅;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礼文化传播[D];郑州大学;2016年

3 王美春;论余国藩的《红楼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吴慧;《红楼梦》的服饰描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周聪伶;《红楼梦》“礼”类概念在霍译和杨译中的不同处理[D];湖南大学;2015年

6 蔡灵美;《红楼梦》悲剧层次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覃靖然;《红楼梦》结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智源;《红楼梦》的终极关怀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9 林素真;《红楼梦》的“虚化”叙事[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陆阳艳;《红楼梦》启蒙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礼”类概念在霍译和杨译中的不同处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8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