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黑暗中的笑声” ——析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嘲讽

发布时间:2020-12-30 03:22
  弗拉吉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当代著名的美籍俄裔小说家。纳博科夫虽已去世,但其声誉仍在不断增长。在国外,研究他的著作已经很多。纳博科夫学会已在堪萨斯大学成立,自1978年起按期出版《纳博科夫研究者》(半月刊),各大网站也都建立了纳博科夫的研究网页。但是在国内,对纳博科夫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力图从“纳博科夫的嘲讽”这一角度来探讨其创作,从而对纳博科夫其人其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把握。 纳博科夫的一生极富传奇性,他生活在战乱纷扰、革命频繁的时代。出生于贵族世家,他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代,体验了物质的富足带来的优越,也浸染了一身贵族气质;流亡国外则让他品味到寄人篱下的屈辱和捉襟见肘的窘迫,即使在这种环境里,他仍追求着“智识的奢华”;美国的教书生活虽平淡、枯燥,但为他提供了写作的最好环境,使他能够写出《洛丽塔》、《普宁》、《微暗的火》等名著。独特的经历、人所不能及的学养以及追求独创的个性塑成了纳博科夫独特的文风。他的小说中,总是笼罩着一种嘲讽和揶揄的气氛,我把这种气氛称为“黑暗中的笑声”。“黑暗中的笑声”本来是纳博科夫的一篇小说的名字,笔者之所以将这个短语作为把握纳氏小说的...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小说表层主题中的嘲讽
    (一) 苦涩无奈的笑:“怀乡病患者”的温婉自嘲
    (二) 蔑视悲愤的笑:对故国尖刻而痛苦的讥讽
    (三) 尴尬无奈的笑:对边缘生存状态的调侃
    (四) 挖苦揶揄的笑:对美国文化弊端的批判
    (五) 厌恶鄙夷的笑:对愚蠢的犯罪行为的嘲讽
    (六) “着魔的猎人”——小说主人公的荒诞和反讽意味
第二部分 指向讽刺的小说美学
    (一) 对传统小说真实观的嘲讽
    (二) 不同叙事角度中的嘲讽意味
    (三) “戏仿”中的笑声
第三部分 “黑暗中的笑声”的独特性
    (一) 指向嘲讽的新的人物类型
    (二) 读者与“黑暗中的笑声”
结语
注释
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现代主义小说举隅——巴思的《迷失在游乐场中》[J]. 刘象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2]纳博科夫其人及其短篇小说[J]. 于晓丹.  外国文学. 1995(02)



本文编号:2946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46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